相关标签: | [珠海航展] |
俗称珠海航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刚刚落幕,国内媒体已经开始盘点此次航展的成果了:为期6天的航展中,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600家航空航天企业参展,签订了价值40亿美元的各类合同、协议及合作意向,成交各种型号飞机102架。
600家企业、40亿美元、102架飞机,在普通人看来已经是一组不小的数字,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但和世界上其他大型航展相比,这样的成果究竟是大是小?我们又该怎样看待本届珠海航展?笔者将从横向和纵向等不同的分析角度出发,带你看懂本届珠海航展。
比较规模看差距
既然是航展,必然追求规模。无论是衡量航展的水平,还是判定成果的丰歉,规模都是一个最重要的评价因素。
2007年的巴黎航展,吸引了来自42个国家的2000多家厂商参展,此外还有60多个国家的150个官方防务代表团,以及20个国家的民用航空代表团来到巴黎,累计订单金额超过1000亿美元。
2008年7月的范堡罗航展上,仅空中客车公司便获得256架飞机的订单,总价值达405亿美元。今年8月的莫斯科航展,也吸引了来自39个国家的790家企业参加,其中俄罗斯企业540家,外国企业250家,订的合同金额超过了30亿美元。
与巴黎航展和范堡罗航展相比,珠海航展无论是参展规模还是销售成果,显然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如果仅从数字上比较,珠海航展和莫斯科航展倒是有一定的可比性。但由于俄罗斯航空工业非常发达,技术水平也高于我们,所以莫斯科航展的技术含量也在珠海航展之上。
由此看来,尽管主办方宣称珠海航展可媲美世界一流航展,但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国外厂商参展不踊跃,国际性不足,可以说是珠海航展的一大硬伤。
其实,珠海航展与世界上其他大型航展有差距并不奇怪。
从商业角度分析,航展首先是一个产品销售平台;其次是一个技术交流平台。尽管中国航空产品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占有重要地位,甚至被称为未来最大的飞机销售市场。但我国航空产品的采购方式与他国不同,大市场的优势还不能立竿见影地反映在航展上。
另外,我们的航空航天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一些航空业的国际巨头依然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政策。因此,珠海航展作为技术交流平台的意义也要大打折扣。
但如果同往届珠海航展相比,我们看到的就是另一种情景了:第三届珠海航展签单64亿人民币,成交飞机近70架;第四届签单37亿美元,成交31架飞机;第五届签单45亿美元,成交飞机95架;第六届签单约30亿美元,成交了98架各种型号的飞机。仅从销售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看到珠海航展不断进步的轨迹。
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占有国际航空市场的份额也将继续加大。随着我国航空航天技术水平的提高,国际上的技术封锁也将不攻自破,珠海航展技术交流的水平也将随之不断提高。现在,保有珠海航展这样一个阵地,对提高中国在国际航空航天领域的影响力,显然意义重大。
相关新闻
作者:
陈虎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