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防务观察 > 正文 |
|
在世界经济特别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下,全球航运业、造船业在新世纪初出现了兴旺繁荣的景象,东北亚的韩国、日本、中国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造船“三极”。
2006年8月底,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发布2006年上半年国际船市三大主要指标——新船完工量、新船订单成交量及全球船企手持订单量的统计资料。资料显示,韩日中欧4强囊括全球多数订单,新船完工量合计达到1300万修正总吨,占市场份额96.2%。而按国防科工委统计,2005年,韩国、日本、中国占世界市场份额分别为33%、29%和20%。
从“日韩中”向“韩中日”过渡
2006年注定成为韩国造船业最辉煌的年头。克拉克松11月20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按照今年前11个月的新订单量和造船量等指标计算,韩国造船业已经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造船企业排行榜中,韩国的现代重工业公司、三星重工业公司、大宇造船海洋公司及现代尾浦造船公司一举包揽了前四名,这无疑再次确认了韩国造船业世界领先的地位。
处于“后成长期”的韩国造船业,既有资源优势,又有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拥有最强的竞争力。而处于“后成熟期”的日本造船业则“相形见拙”,至今年9月底,日本新船订单达4760万总吨,比2006年3月底的4830万总吨下降1.5%。据日本船舶出口协会的统计,9月份日本船厂出口造船订单6个月以来第一次下降至100万总吨以下。
近年来,处于“前成长期”的中国造船业显示出强劲的生命力。中国船舶工业虽然起步较早,但一度发展比较缓慢,与日、韩差距较大。2000年,中国造船产量占世界份额的5.4%。“十五”期间,国家加大支持发展船舶工业力度,船舶工业得到快速发展,年均增长28%,并呈加速态势,增速高于日、韩。
2005年,中国造船完工量1212万吨,新承接船舶订单 1699万吨,手持船舶订单3969万吨,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7%、23%和18%。中国造船企业在今年头11个月获得1350万修正总吨的新订单,首次位居世界第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强认为,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船舶工业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整体效益日益显现。
目前,中国已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形成了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三大主力船型并驾齐驱的局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集装箱船和第二大散货船生产国。吴强表示,我国在三大主力船型上的综合竞争力已经超过日韩。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