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枭龙] |
“枭龙”在成都通过设计鉴定审查(来源:中国航天报)
2009年12月20日,“枭龙”项目在成都通过设计鉴定审查,这标志着“枭龙”项目研制工作基本结束。“枭龙”项目自1993年集团立项以来,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以中航工业防务及所属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和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为核心的研制团队创新拼搏,创造了中国军机研制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
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玉海在鉴定会上指出,“枭龙”飞机的研制成功探索了一条航空工业对外合作的新路子,对实施集团公司新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飞机研制成功表明军贸航空产品国内合作新模式方向的正确,批量出口更是提升了我国战斗机产品和企业的整体形象,为今后创立自主品牌奠定了基础。在实现飞机产品和技术出口的同时,“枭龙”项目还培养锻炼了一支熟悉国际“游戏规则”的军贸航空产品市场营销、设计制造、试验试飞、服务保障、项目管理等专业的人才队伍。
从本期开始,本报将分三期连续刊登《——“枭龙”飞机创新研制纪实》,详细介绍“枭龙”项目研制历程,展示航空人拼搏奉献的精神。
2009年12月20日,成都,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担任组长,陈一坚院士、宋文骢院士担任副组长的“枭龙”飞机设计鉴定审查组对“枭龙”飞机的设计鉴定审查结果揭晓。李明院士宣布,经过自92个单位的320多名专家代表连续多日的审查,审查组认为“枭龙”飞机达到了用户提出的战术技术指标要求,一致同意“枭龙”飞机通过设计鉴定审查。
从1999年中巴双方签订“枭龙”飞机机体合作研制合同开始到项目通过设计鉴定刚好10年。10年间,在多方配合下,以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简称成都所)、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成飞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技)为核心的研制团队创造了中国军机研制史上的多个第一,创造了“枭龙”飞机研制生产的奇迹。
引子
追溯“枭龙”飞机的研制历程,从酝酿并提出设想算起已经有20多年了。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针对二代机普遍存在的机动性能差、作战半径小、载弹量轻等问题,航空工业部门提出在歼7飞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制开发出一款可用于逐步替换国内外在役的米格-21、歼7和强5的飞机,以满足国内外空军的装备需求,当时取名“超七”,并与国外开展了合作研制,80年代末项目终止。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 · 香港专家:枭龙应与苏-25组合推销 能打败苏-30
- · “枭龙”正式通过设计定型审查 研制历时10年
- · 巴基斯坦预计“枭龙”外销可达1500架 中国分4成
- · 巴媒:“枭龙”令巴国民士气大涨 感谢中国援助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