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新型战车高原机动
2009年07月31日 07:50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一个星期后,官兵随身所带给养消耗殆尽,可眼前还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荒原。为了生存,渴了,他们随手抓起一把雪塞进嘴里;饿了,他们用冻得直打哆嗦怎么也不听使唤的双手刨开厚厚积雪,挖草根、捉地老鼠充饥。最可怕的是,有的战士还出现了雪盲和手脚冻伤现象。

经历23天生死考验,郑卫国终于带领大家走出这片死亡之地。

19年来,在藏北无人区,在藏南谷地,在冰峰雪岭里,在雨季丛林间,都留下了摩步团官兵野外生存训练的足迹,他们在一次次遭遇雪崩泥石流、战胜野狗猛兽攻击、忍受饥饿病魔折磨的生死历险中成功探索出30多种生存技能。

在西藏,挑战战斗力极限,还意味着要敢于“开先河”,敢于“闯禁区”。近年来,摩步团官兵一次次向战斗力极限发起冲锋,先后填补了装甲车横渡雅鲁藏布江、摆兵4800米雪线演练步装协同等200多个高原军事空白,刷新了暴风雪夜里500公里紧急机动、4昼夜不间断渗透作战等60余项高原军事记录。

运用技术革新催生核心军事能力

某新型装甲战车列装带来的喜悦还未消散,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问题摆在了摩步团官兵面前——因为水土不服,战斗力始终达不到设计技术性能水平。

那年,摩兵团官兵驾驶新型装甲战车参加上级组织的野外攻防综合演练。在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发起最后冲锋抢占制高点的关键时刻,摩步团驾驶的装甲车居然被兄弟单位徒步负重的步兵甩在了后面。

一次,摩步团官兵颜面尽失,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辛辛苦苦从相关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请来技术专家进行集中会诊,得到的答复却让他们失望:“在拔高达5000多米,含氧量不足内地40%的恶劣环境,严重缺氧会导致装甲车发动机功率降低25%以上,如何解决这一世界性难题,目前我们没有有效办法。”

很快,摩步团依靠自身力量组成的联合攻关小组便开始了艰苦的攻关历程。为了弄清发动机工作原理及技术性能,他们不仅翻旧翻乱了30多本说明书,上网查阅了1000多万字的相关资料与数据,而且就连设计草图堆起来都足足有4尺多高。经过近一年的刻苦攻关,他们终于通过改进气道增加氧气、调整供油角增大供油量等办法,成功破解了这一新型装甲车高原机动难的问题,使“铁骑”顺利渡过了“水土不服”关。

某型步战车因其火力强,机动性好,突击作战优势明显,被官兵誉为“单打独斗终极杀手”。然而,因通信不畅使得其难以形成战斗合力。为解决这一难题,摩步团成立了团长为组长的攻关小组,对这一战车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历时一年,他们成功将无线通令指挥系统“嫁接”到该型战车上。

次年盛夏,摩步团官兵驾驶该新型装甲车参加西藏军区组织高寒山地一体化作战对抗演练。这一次,摩步团官兵再也没有给对方任何机会,他们囊括了全部23个课目的所有第一。

在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里,装甲车水上训练属选训内容。但摩步团领导认为,西藏湖泊众多,平时不过水上训练这道关,战时就多一道坎,于是毅然决定开展这一课目的训练。

然而,当他们把这数十吨重的“铁疙瘩”开到雅鲁藏布江畔时,面对波涛汹涌的江水,官兵们一个个心有余悸,望而止步。

见此情景,时任团长、政委第一个跳进驾驶室,启动马达,徐徐驶进深水。紧接着,第二台、第三台……战士们纷纷钻进战车,驶向水中。

战争是流血的训练,训练是不流血的战争。官兵们苦练军事本领,除了每天完成正常的训练课目外,还要进行拉力器、杠铃、哑铃、高抬腿和俯卧撑等“10个100”的高强度练习,自觉增加训练强度,从难从严摔打自己。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