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雷达] |
捷克的“维拉”被动探测雷达
到达时间差法(DTOA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侧向,定位的基本原理为:发射源发出的同一信号被位置不同的两个天线接收,由于两天线到辐射点位置不同,故以光速传播的无线电信号从发射源到两天线所需时间不同。根据两者的时间差的大小,即可计算出连两个天线距离发射源的方向。沿着这条线的一条虚拟的射线即为方位线。采用至少两组方位不同的接收单元侧向(或利用一架侦察飞机在飞行中进行两次定位,适用于固定目标),得到两条相交的方位线,利用三角函数便计算出了发射源(方位线交点)的位置。
自从中国公布了类似捷克“维拉-E”系统的采用“到达时间差法”进行侧向与定位的国产无线电侦察系统后,媒体对这种系统的报道不绝于耳,甚至给其冠以“反隐身雷达”的名字。其真实效能到底如何?澳大利亚防务专家Carlo Kopp博士撰文对被动无线电侦查系统探测隐身目标的能力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所有被动探测系统,无论是维拉-E系统,还是其前任Ramona与Kolchuga 系统,都是被动的电子侦查系统(ESM,electronic support method ),目的为通过定位(无线电)发射源的能力,定位发出无线电信号的目标。他们与美国,法国,以色列等西方国家的系统一样,任务都为收集,识别,跟踪与定位目标发出的无线电频率与信号。
在冷战的最后20年中,为了强化华约国家的防空能力,维拉等系统被开发出来。在预想战场上,美国会对华约国家的防空指挥一体化系统的空情雷达,跟踪与火控雷达等进行剧烈的干扰。开发维拉这些被动传感器的意图在于利用被动无线电探测手段定位与跟踪美国与北约的军用飞机,以便为防空自动化系统中的其他节点提供情报支持。
其中捷克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最为杰出。其所发展的Ramona与Tamara 系统都使用复杂的“到达时间差法”(以下简称DTOA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进行探测。这项技术直到最近才被西方集团国家所采用。然而这些传感器是否有能力对隐身目标进行有效的探测呢?
事实上“采用DTOA原理的被动无线电侦查系统是反隐身雷达”的论调很难成立。所有利用DTOA的无线电定位系统,对于探测与跟踪全向的无线电发射源是最为有效的。利用DTOA的无线电定位系统工作时,其最少有三个空间上相互远离的天线/接收机要接收到来自目标的同一个无线电信号。这就是为什么华约国家利用DTOA原理的无线电定位系统主要被用来跟踪敌我识别(IFF)信号,二次监视雷达(SSR)信号、甚高频全向无线电信标(VOR)/测距装置(DME)、战术空中导航系统(Tacan)和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Link-16。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相关新闻
作者:
徐甜甜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