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6年来采购武器装备成功砍价100多亿元
2008年11月18日 08:21解放军报 】 【打印

资料图:国产03式300毫米远程火箭炮

今年3月举行的总装陆装科研订购部财务价格工作会议传出消息:近6年来,该部全面推进装备价格工作机制创新,共核减装备购置费100多亿元。他们的经验在全军装备价格理论研讨会上进行了推广。

从“面对面”到“背靠背”

派审价员到承制单位面对面审价定价,是陆装订货的传统做法。近年来,这种做法弊端日益显现:有的企业漫天报价,审价连砍三刀不见血;有的审价人员碍于人情,定价往往就高不就低;有的甚至接受吃请及纪念品,致使装备价格不合理上涨。

为改变这种状况,该部6年前创新审价模式,由面对面审价定价向背靠背地科学定价转变:第一步,财会人员到承制单位调研,收集原材料价格目录、设备折旧依据等影响价格因素的原始资料,摸清装备生产成本底数;第二步,审价人员通过互联网下载各种原材料的价格资料,打电话到配套厂家进行询价,对订货量较大的配套件价格进行重新评估;第三步,组成专家审价组,在不接触承制单位的情况下,依据原始凭证和第一手价格资料,背靠背地进行科学计算,综合评估,准确定价。

思路一变天地宽。审价定价模式的转变,使困扰多年的面广难监督、违规难杜绝等难题迎刃而解。“十五”以来,他们先后对600多种装备进行了背靠背地审价,核减承制单位报价数十亿元。

从只升不降到合理浮动

装备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承制单位的垄断性,难免带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弊端。为改变“一朝定价、只升不降”的状况,该部从建立健全装备成本资料档案入手,加大市场调研力度,在“熟悉产品、了解行情、掌握动态”上下工夫。

他们先后对陆军装备历年价格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编出各类装备价格目录10多册、审价资料300余册,建起了较为完善的价格资料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老装备进行价格预测,掌握价格变动趋势,实施动态监控,重新审查定价。仅去年就有9种装备有一定幅度的降价,节约装备经费近亿元。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赵波   编辑: 唐毓瑨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