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的故事
2009年03月27日 23:13新华社 】 【打印已有评论0

新华社格尔木3月27日电(记者文贻炜 侯德强 王圣志)青藏铁路7月1日将实现全线试运营,世人瞩目。建设世界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其背后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由于冻土区筑路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不得不使青藏铁路在中途的驿站--格尔木划上休止符。能不能正确地认识冻土?能不能破解冻土的奥秘?作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的张鲁新,他的命运与青藏铁路紧紧相联。

情定雪域

1973年春天,毛泽东在中南海书房接见了来自喜玛拉雅山那边的一位贵客,他就是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毛泽东向比兰德拉表示:"青藏铁路要修,要修到拉萨去,要修到中尼边境去。"

建设青藏铁路成为历史的必然。但是,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上,在那神秘平静的大地之下,隐藏着青藏铁路的致命"杀手"---冻土。铁路要挺进拉萨,科技界不得不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冻土的克星---冻土专家。

张鲁新一生的命运正是与冻土相联。1970年,张鲁新从唐山铁道学院工程地质专业毕业后,投身铁路建设事业,开始涉足多年冻土地区的工程技术工作。他最灿烂的青春年华,是在风火山和唐古拉度过的。

1975年3月25日,张鲁新和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程国栋等同志一道,赶赴地处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的五道梁,从五道梁又向高原深处走去,走了一个星期才到达他们的驻地。

可以说,他们是最艰苦的科学家。为确定冻土的性质,做地质化验,张鲁新和另外一位同志一年曾挖437个试坑。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原,一个试坑挖下来都累得气喘嘘嘘,400多个试坑挖下来,需要多强的意志力?!

为确定青藏铁路路线方案,1975年,张鲁新和程国栋、王绍令等7人去错那湖一带考察。开始他们坐解放牌卡车,卡车陷进去了,他们又骑马,马匹陷进去了,他们又步行。在雪域荒原考察,往往几天不见人烟,只有地上的野驴和天上的苍鹰与他们作伴。在那种寂寞难耐的环境中,他们在冻土区南界整整坚持了8个月。

考虑到科考队员生活困难,经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有关部门特批,每月供应他们一斤白糖,一包茶叶,几瓶军用罐头。他们没雇临时工,就是招来临时工也吃不了那份苦。什么活都是自己干,他们一天要走十几里路,挖坑、试验、填图,进行有关冻土的全方位调查。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文贻炜 侯德强 王圣志   编辑: 谭不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