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中国登上公共外交世界舞台
2010年04月22日 10:45公共外交通讯 】 【打印共有评论0

如何有效地开展公共外交

为了有效地开展公共外交,需要从政府和公众两个层次作出努力。我 们要树立公共外交的高度责任感,政府和政府官员当然应该承担公共外交的 责任,除此之外,凡是有机会和有能力的公众都应该有参与公共外交的自 觉——它既是一种自觉性,也是一种广泛的爱国情怀的表现。

第一,对于政府而言,要对政府官员开展公共外交的教育。国家有关 部门要对涉外机会多的领域的工作人员和大城市的社区干部,广泛开展公共 外交知识教育,建立公共外交意识,掌握公共外交的基本方法,使公共外交 逐渐成为一种全民意识。具备条件的大学,应该开设公共外交的课程,对于 涉外专业则应是必修课,使学生们毕业后,更能适应对外开放的社会需要。 同时,政府部门应该予以财政支持。

第二,对于公共外交基础的广大民众来讲,良好的文明习惯是做好公 众外交的基石,文明习惯是一代接一代养成和传递的。每一代人在保持和发 扬优秀传统的同时,也得克服某些人习以为常的陋习。严格地说,这不仅是 公共外交的需要,更是民族进步的自我需要,是与时代并进的民族文明的提 炼。这种文明的升华不能只依靠政府的提倡,主要还要靠民众的自觉。

第三,对于个人,要练好“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的基本功。向世界说明中国的真实情况是一项既急迫又长期的工程。说明中国时,我们不但要 会说,还要会听,更要会交流。而这些基础在于自身修养的提高,在于自觉地学习,只有在这种中外比较性的学习中,我们才会敏锐地感受到各国文化 的差异,从而尊重差异,跨越差异。

成功的北京奥运会也是一次成功的公共外交活动。我们应当继续抓住 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展开有深度的公共外交,更多地培育参与人士的公共外 交经验。目前预计将有7000万人参观世博会,其中有350万外国人。我们要 珍视继北京奥运会之后的上海世博会,它是推进中国公共外交事业的又一次 历史机遇。

公共外交是一种广泛的、长期的、基础性的国际工作,公共外交还是 一个了不起的跨文化交流的大工程,它表达的方式是文化性的,它是一种软 力量的表达,这种表达往往是比较柔和的、直截了当的和容易被理解的。随 着公共外交的广泛实践,相信世界能有日益增多的人们,正确地了解中国和 领略到“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精神。

赵启正:本刊总编辑,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高蕾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