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21日电 《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师大教授王宁,教育部研究员费锦昌,全国书协理事、《中国书法》杂志原主编周志高,21日在新华网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他们认为,《通用规范汉字表》调整44字字形是调整印刷宋体字,不是另搞一套,根据调查数据显示,67%的公众表示赞成,约6%的公众表示反对。
赞成票占67% 公众意见主要集中在四方面
王宁指出,对于此次调整44字字形一举,67%的公众表示赞成,约6%的公众表示反对。
王宁称,公众对于此次调整的意见大致集中在如下几方面:一是关于字数增减的问题。很多网民希望增加一些字,特别是一些姓氏文字,同时,也有人认为8300个字太多了,应该减掉一点;二是关于字形调整的问题。有人认为字形调整是必然的,因为过一段时间发现一些问题总是要进行调整的,同时,也有人认为字形不必调整,因为大家都习惯了;三是关于异体字的问题。对于这次释放出的51个异体字,表示赞成的人很多,但也有人认为还不够的,应该再解放一些;四是关于简繁字的问题。多数网友赞成以简化字为中心,因为这样可以使教育和印刷保持一定的稳定。
修改44字字形是调整印刷宋体字 不是另搞一套
王宁表示,这次调整的原则是根据中国传统书法的习惯,是汉字原来形体的恢复,而不是另外定规则来进行调整的。此次调整的是印刷宋体字,在小孩教学的时候不是手写字模仿的对象,因为手写字用的是楷体字。另外,电脑用字本身是供阅读的,而电脑的用字让它各个方面都能一致是为了它的系统化和更好的分析。
费锦昌进一步解释说,微调44字字形不是另外搞一套东西,更不是更改祖宗留下来的字形。他说,1965年的时候,书报上面印刷的字形相当混乱,为了纠正混乱局面,文化部和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一条规则《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这里面的规则制定得很详细,一共有6196个字,执行了45年以后,发现规则不错,但是它的规则没有贯彻到底,里面有很多不统一的地方,而此次调整正是对长期以来没有进行彻底执行的部分汉字进行的微调。
“改字形十亿人要重新学习汉字”言过其实
王宁表示,此次调整一共纠正了44个字,这44个字占原来7千多个通用字的不到千分之六,因此,字形一改大家有十亿人要重新学习汉字,这个说法言过其实。他解释说,首先,字形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做了笔形上的微调,而且这个量还不到千分之六;另外,宋体字是给人阅读的,汉字识别本身有细微性,细微的笔形变化不会影响阅读,楷体字书写的时候是很细微的,但是楷体字现在还要跟书法家和小学教师们商量才要看要不要调整,现在所做的调整只是供阅读或者供机器、电脑来用的字形,谈不到要重新学习汉字。
周志高表示,此次微调不影响我们平时的书写,包括书法家都不会受到影响的。
电脑代替不了写字 微调意义在于对规范字的促进
王宁表示,此次调整所做的工作不是一个写字方面的促进,而是对于规范字的促进,因此我们要有规范的意识,能够把字写得规范一些。电脑再发达也代替不了写字。另外,此次调整还有精神层面上的意义。他强调说,汉字的书写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本身有一个亲和力,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种正确的意念,这样对我们的文化传承、对我们产生对自己的汉字三千多年一直到今天为止没有经过变化的表意文字,这么一种国外的人很羡慕的文字增加热爱。
费锦昌表示,一般来讲,社会发展得越快,对于各行各业包括汉字规范化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因为这样规范化才能快速和高效。
字非纯科学问题社会性很重要 期待建设性意见
据悉,《通用规范汉字表》目前尚处于征求意见的阶段。王宁指出,因为字的问题不是纯粹科学的问题,字是人文符号,社会性很重要,社会性和科学性两者之间的衡量很重要。
王宁强调说,一个字改还是不改并不是以多数投票为主,而要看它合理不合理,要看它有没有道理。同时,他也希望公众能够提供关于字理方面(不是纯粹的科学字理)包括使用方面更多的情况,以及更多更具建设性的意见,以便下一步修改时做到既科学又好用。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高欣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