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字形调整可能代价几十亿 专家:有根据但没必要
2009年08月21日 15:21现代快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网友:

用拼音算了和国际接轨

■网友小鱼6216:

我想知道目前的小学是否可以收取年龄31岁的我??我觉得要重新学习汉字了!!汗

■网友砧板:

教育部除了做这些无谓的事情外,是不是更应该做一些对教育事业有益的实质性事情呢?

■网友yonexyonexyonex:

不影响生活?真当我们没有脑子,到时要改电脑字库、学生教科书、各类刊物重新调整.......花的时间和金钱可多着呢!

■网友kivin0678:

直接全用拼音算了,和国际接轨。

■网友hatadragon:

古人写的叫通假字,我按古人写就叫错别字。专家把字改了,我写的也是通假字或古文了,可怜以后的学生又要多记多少通假字或古文了!

■网友lanxiansen:

极度无语。

■网友手机用户:

吃饱撑的。

■网友wdfans:

瞎折腾让人烦。

■马上评论

要改字了,就通知大家一下吗?

教育部打算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这件事的影响,按教育部语言司司长李宇明的说法,是“不大”。

影响真的不大吗?我们的记者简单算了一笔账,这44个字真的要整形的话,光课本、字典重印的损失就将以数十亿计。当然,还有人们重新适应新字体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这么高的成本如果还“不大”,那就纯粹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很多人说,教育部主管这件事的官员和那帮专家是吃饱了没事干,才搞出这么一个汉字整形计划来。这当然是气话,但教育部也的确该好好反省一下,为什么这个整形计划一推出来,就遭到了九成网友的强烈反对呢?

汉字的写法当然不是不能改,但要算准成本和收益比。在这一点上,千千万万天天要写字的普通老百姓比专家更有发言权——文字对他们来说是生活所需,对专家来说只是一种研究对象。权利也要讲个先后顺序,研究文字的权利总不能跑到使用文字的权利前面去吧。现在的情况很明显,普通老百姓没几个赞同整形的。人们只是觉得——这个事情太无聊,是穷折腾。教育部不是要听民意吗,民意已经摆在这儿了。

但我还是在想,那么多专家盘算了8年,不至于搞出来的东西这么不堪一击,应该还是有一些依据的吧,可教育部怎么就没详细解释呢?“往宋体上靠”和“对社会影响不大”这两个表态,前者简单得令人发愣,后者轻飘得让人抓狂。如果一项影响十几亿人的文字改造工程可以这么释疑,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大事情是值得政府部门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跟大家讲清楚的。

但凡重大政策出台或调整,公开征求意见现在是一种惯例了,但一种坏习惯也就此养成——要么新政如天书,令人无法看懂,当然也无从提意见;要么解释政策惜字如金,好像不是要征求意见,而仅仅是通知大家一下。很明显,教育部这次也犯了同样的错误,从教育部的表态里,我丝毫看不出对这44个汉字动手术的必要性,所以我只能认为这是穷折腾。教育部也许很郁闷,但这又能怪得了谁呢?迫切需要整形的,恐怕不是这44个汉字,而是那种“通知大家一声”的行政习惯吧。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教育部   代价   干露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赵勇 毛丽萍 谢静娴 黄艳   编辑: 高欣艺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