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8月21日电 《通用规范汉字表》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今日在接受新华网访谈时表示,改变字形不会影响到电脑打字,也不会影响到电脑对于过去的一些字本身的调用和识别。现在所做的工作不是一个写字方面的促进,而是规范字的促进,因此我们要有规范的意识,能够把字写得规范一些,电脑再发达也代替不了写字。修改44字字形是调整印刷宋体字,不是另搞一套,同时参考了书法美学,是行笔的自然过程。另外,字形调整有些地方也参考了台湾的字形。
王宁说,这次字形调整的原则是根据中国传统书法的习惯,已经形成的一些字的笔画变异的情况,根据原定的规则,原来的《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确定的规则,对其没有彻底执行的部分进行一些微调。比如如果一个汉字在左边的偏旁最后一笔是“横”的,我们一般变“提”,因为变了提以后以便于更连续地书写右边偏旁的上边,这是我们任何写书法的人都要这么写的,这么写是我们的一种传统习惯。但是原来在执行这个问题的时候不彻底,有些没有按照这个来做。比如说“琴”字上面的两个王,我们可以看到班级的班两边两个王中间一个刀是一个提,但是到琴字上没有贯彻这个写法,所以我们就把它调整为“提”了,我想这个问题应该是汉字原来形体的恢复,而不是我们另外定的规则来进行调整的。还有一些是涉及到部件和原来的字本身结构不一致,比如“辱”,单独写的时候上面是辰下面是寸,但是做别的部件的时候就把撇拉长了变成包围结构了,这是两种的不同结构方式,同样的字变成两种不同方式了,我们就要考虑让它一致,这对电脑和汉字的分析和学习都是特别必要的,因为这样我们大家在任何一个地方看到这个字形的时候都是同一个结构,我们分析时也就不会出现两种分析方法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了一个比较优化的办法,就是原来传统是什么样我们就按照传统的样子来恢复。比如说侮辱的“辱”,在说文解字里就是从辰从寸的,包括“唇”我们也按照上下结构调整过来了,这也是为了更好地记忆。这里面有一点要说明,我们调整的是印刷宋体字,在小孩教学的时候不是手写字模仿的对象,我们手写字其实用的是楷体字。因此,电脑用字本身是供阅读的,而电脑的用字让它各个方面都能一致是为了它的系统化和更好的分析。所以大家在这里可能有一个误解,以为是我们定了一些规则随便改了一些字形,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这也是我需要解释的。
王宁强调,我们一共纠正了44个字,这44个字占原来7千多个通用字的不到千分之六,所以有位专家的博客说字形一改十亿人要重新学习汉字,这个说法有些言过其实。因为第一,我们字形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做了笔形上的微调,而且这个量还不到千分之六,大家为什么要重新学习汉字呢?再加上宋体字是给人阅读的,汉字识别本身有细微性,细微的笔形变化不会影响阅读,楷体字书写的时候是很细微的,但是楷体字现在还要跟书法家和小学教师们商量才要看要不要调整,我们现在所做的调整只是供阅读或者供机器、电脑来用的字形,谈不到实业内要重新学习汉字。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费锦昌认为,这次字形调整不像有些人讲的把祖宗的字形改掉了,不是这样的。在1965年的时候,当时书报上面印刷的字形相当混乱,为了纠正混乱局面,文化部和当时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这里面的规则制定得很详细,一共有6196个字,执行了45年以后,我们发现规则不错,但是它的规则没有贯彻到底,里面有很多不统一的地方。所以这次调整是推进其更规范化,能够统一贯彻,便于学习和使用。
中国书协理事、书法杂志原主编周志高认为,对印刷宋体字形做一次微调不会影响平时的书写,包括书法家。不过一些个别字的调整并不符合书法家的运笔习惯。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高欣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