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人民军队世界率先践行民主精神
2007年07月31日 13:08《瞭望》新闻周刊投票数: 顶一下  【

70年前的七七事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思卡尔森作为战场观察员,对一支被称作“八路军”的中国军队进行了“零距离”考察。从此以后,他成为八路军的狂热追随者。太平洋战争中,卡尔森效仿八路军建立了自己的海军陆战队突击营,这个突击营英勇善战,引发了美国人的广泛赞誉,并创造了英语中一个新词——来源于中文的“工合”(GungHo),其意义是“起劲的、卖力气的、拼命一干”。

人民军队民主平等的精神,影响到一支大洋彼岸的美国部队,感动了美国人,这个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背后,隐藏着人民解放军无往不胜奇绩的精神法宝。

美军中的“八路军”

70年前,卡尔森来到中国考察,并曾与八路军一起行军作战,一起对民众开展宣传与组织工作,与八路军从总司令到普通士兵的许多成员都进行过坦率地交流。尔后就“简直像个着了魔的人”似的,成了“八路军”的铁杆“粉丝”——不遗余力地为中国抗战奔走、游说、写作。

他称,“我所见到的是料想不到的事实,是我终生难忘的阅历”。

在中国以及八路军中的经历给了卡尔森先生以极大的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卡尔森直接上书罗斯福总统并获批准,组建了以中国八路军为范本的海军陆战队第二突击营——这也是现代特种作战部队的雏形之一。

这支特种作战部队以“工合”(Gung-Ho)两个汉字为口号,“把斯巴达式的体育锻炼制度同他在八路军中体验到的官兵一致的战友关系结合在一起”,运用八路军式的游击战术转战于“敌人后方”,创造过诸多不凡的战绩——在瓜岛反攻中的一次成功战例,被誉为“海军陆战队史上一次最重要的作战巡逻”,被美国民众传颂一时,以至于这支部队本身的番号鲜为人知,而“工合突击队”之名却不胫而走,就连好莱坞拍摄反映他们故事的影片也以“工合”冠名。

卡尔森对“工合”二字的解释是“合作工作”,这是他对八路军“集体精神”的简单诠释,而且也被认为是他在八路军那里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

八路军官兵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以及“官长和士兵之间息息相通”的“政治工作”,都让这位来自自由女神国度的虔诚基督徒感触良深,认为这是这支军队葆有蓬勃旺盛战斗力的源泉之一。

他对比道,“在美军中,同共产党在八路军中所进行的‘政治工作’最近似的方式,也就是长官训示了。偶尔也有个别的军事长官同士兵关系密切,给他们讲解军事上以及道义上的原因,而事实上,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

卡尔森先生对人民军队建军思想的学习很难说有多么深入多么彻底,然而他仍然获得了相当的成功:在他的“工合突击队”中,军官们也像八路军指挥员一样放弃军队中一切传统的特权,平等地与士兵同吃、同穿、同工作、同战斗,同甘共苦,并仿照八路军的政治工作建有“公开谈话制度”,“下级士兵可随便向长官提供意见,上级长官与士兵共渡艰苦。作战计划都在事先解释给兵士们听,战争中所犯的错误都于事后共同检讨。”

这样的仿效在“工合突击队”官兵中激发了“官兵一致”的集体精神和战斗热情——一位名叫马哈迈的运输舰炮手就曾言:“我曾经赴汤蹈火过,我还要赴汤蹈火,只要我能跟着这个人——卡尔森中校”。

这真是一个耐心人寻味的故事。来自以“人人生而平等”之“天赋人权”为立国之本的美利坚合众国的职业军人,却在贫穷落后的东方国度一支农民军队那里寻找和学习到了“官长和士兵之间息息相通”的“亲密无间关系”,而这样的官兵关系显然是他此前从未见识过的——尽管诸如“平等”、“民主”此类的字眼儿在他所在的国度肯定早已是人人耳熟能详。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刘彦昆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