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
|
相关Tag | [两会] [政协] [和谐社会] |
扬政协优势奏和谐之音—2006年政协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建言献策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记者顾瑞珍)社会和谐是人类数千年来执着的梦想和追求。如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个重要的执政理念。2006年政协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协商、调研、提案等多种形式建言献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蓝图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建言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所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委员们提交的城乡建设类提案共337件,占提案总数的6.81%。其中,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建议比较集中。《加强我国农村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建设生态经济新农村》《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引导小城镇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提案备受关注。
2006年,全国政协多个专门委员会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经济委员会以“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北京山区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为题,分赴福建、浙江、山西、河北、江西和北京等地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形成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的调研报告,提出“从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出发,建立有力的领导协调保障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继续加大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使财政收入分配切实向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方向转变”等建议。
“乡村清洁工程”专题调研组分别对河北等省的12个试点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报送的《关于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有关“加快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等内容被2007年中央1号文件采纳。
推进西部大开发缩小区域差距
逐步缩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各区域共同富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政协将“推进西部大开发”作为2006年专题协商的重要议题之一。
2006年9月5日,全国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12位全国政协委员分别代表有关民主党派中央、“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专题组和西部有关省区市政协作了发言。委员们围绕“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建立西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西部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发展西部优势产业”“稳定资金投入渠道”“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等制约西部发展的相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多年关注西部地区发展的段应碧委员在发言中说,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加快培育、发展西部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进新型能源、原材料以及重化工基地建设,延长资源开发、加工的产业链条,利用高新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资源优势真正转变成经济优势,提高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会后,专题组起草了《关于全国政协“推进西部大开发”专题协商会有关情况的报告》,就新形势下创新和完善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本思路,围绕培育优势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对外开放、加强基础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报告还提出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下一步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目标,发行西部开发特种国债、调整完善资源税费体制、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报告》以政协全国委员会文件的形式报送中央。
凝聚最广泛力量共创和谐之路
政协常委会、专题协商会、提案工作座谈会……形式不一、内容丰富;青藏铁路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民主协商的内容涉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重大方面。2006年有13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分别带领23个视察团、673位委员围绕国计民生问题前往全国各地实地调研,建言献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老年人权益保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新思路等一份份调研报告,一条条建议建言,凝聚着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建立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各族各界群众的共同心愿。2006年11月,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与国家宗教局在北京共同举办了“宗教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第二次经验交流会”。全国性宗教团体,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宗教团体代表人士,就如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参加会议的宗教界代表人士普遍反映,通过这次交流,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开阔了思路,增强了为促进社会和谐作贡献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脚步凝重,责任神圣。我们似乎已经听到,在即将开幕的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和谐之音又一次在春天里奏响。
编辑:
zho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