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大陆 > 正文 |
|
当中国改革走过最初所有人都获利的阶段,改革的每一步推进,都意味着可能带来某一群体的利益削减。社会诸多领域存在的新老问题,有待于在深化改革中获得解决或缓解。2006年伊始到2007年中结束的换届正在进行中,新一轮改革即将启动。那么,本轮改革将引发怎样的利益调整?
换届直指体制改革
截至去年下半年,全国已有14个省份完成了省市县乡(镇)四级党委换届。据悉,剩余17个省份的换届工作,将在今年上半年全部完成。种种迹象表明,这次换届工作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换届问题,而是与机构改革并行,贯穿着中央一系列干部制度的新举措。
从已完成的换届看,这次换届中干部年轻化的指标之硬超过以往任何一次,中央明确要求省级党委班子中,50岁以下的要有3名,45岁左右的要有1 名。已经完成党委换届的省份,在领导班子配备上呈现出“4、5、6”的三级梯次格局:既有上世纪40年代出生的,也有50年代出生的,还有60年代出生的,形成老中青搭配的格局。随着胡春华、孙政才、周强履新,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官员,也开始进入省部级决策层。
从较早换届的辽宁到较晚换届的江西,被媒体热炒的党委班子“一正两副”模式几成定式。目前全国已换届的省、市、县三级党委内部,除民族地区外,书记、副书记基本上都按照“一正两副”的要求配备,常委人数基本控制在11至13人。
年轻化和削减副职使得领导班子人数锐减,但不久前中央组织部又专门发出通报,要求各地继续整体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加强对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探索。这表明,这些改革只是中央为优化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而走出的第一步,后面还将有一系列后继配套运作。
据估计,这次换届完成后,约有10多万干部要离开原有岗位,数量之大前所未有。“这不是简单的干部数量减少,而是要进行体制改革。”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如是说。专家称“这次机构改革是动真格的”,干部制度改革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并且最有可能成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新突破口。
在这次地方党委换届和十七大党代表选举中,有很多扩大民主和党内民主的举措,如对新领导班子人选进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对现任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适当扩大会议推荐范围,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确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之前,要向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并听取意见等等。力度非常之大。1月20日,《人民日报》又发表评论员文章,提出在党的十七大代表选举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很多人联想到2006年4月胡锦涛访美时重复说了两次的 “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央以近期地方党委换届和十七大代表选举为契机推行的一系列党内民主措施,是为十七大政治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人事泡沫
副职领导职位过多,一直是我国党政机关存在的一个弊端,这一点在地方尤其是基层党政系统中表现得尤其突出。一个县市乃至一个乡镇,正职之外配备七八个乃至十几个副职的现象,在许多地方都并不罕见。特别是一些穷困县,因为不能给干部好的工资待遇,便想方设法提高干部级别,有的县一个小小的宣传部就有9个副部长。这次换届严格限制副职数量对精简机构意义重大。
作者:
记者 杨军
编辑:
wangj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