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确山军演:军演告别“演习像演戏”
2006年10月24日 10:39
相关Tag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和演习考核组的数名将军一起走进一片浓密树林中的指挥所,发现这里设施完备、装备整齐。三面投影屏幕上,分别显示着战场实时监控图像、作战部署和卫星电视画面,一块大型沙盘摆放在指挥所中间。

“开设指挥所花了多长时间?”一名将军发问。

“报告首长,两个小时。”师指挥所一名领导作答。

“只用了两个小时?”将军似乎有些意外。

“我们的人员提前来到了这里,完成了选址、平整土地等工作”参谋长“实话实说”。

第二天一早,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试图采访师指挥所时,却发现虽然指挥所还在这里,但里面已经空空如也,一个人也没有。

原来,在前一天晚9时05分,演习导演部突然下达通知:师指挥所被“敌”侦察卫星锁定,立即连夜转移。经过连续数十小时长途行军的官兵,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到转移师指挥所的行动中。

重新选址、平整地形、搭建帐篷、建立通信、实施警戒、配置设施、通报部队直到凌晨4时50分,指挥所终于在五公里外的一处高地上开设完毕。

整个过程用了七个多小时,而不是两个小时。

这种“鸡蛋里头挑骨头”的情节,在“确山-2006”实兵检验性演习中成为常态。

确山军演10月12日到16日在位于中原腹地的济南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展开。作为解放军四总部首次联合组织的整建制步兵师演习考核,确山军演被视作解放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型的缩影。

暴露问题就是成绩

大战在即,坦克、自行火炮、装甲战车组成的庞大车队向着预定地域快速挺进。突然,一条40多米宽的河沟出现在了车队面前。

没有迂回道路可走,部队必须在两个小时之内架起一座重型机械化桥。

巨型运输车载着重型机械化桥隆隆驶来,却发现河岸地域狭窄,无法掉头驶入。工兵分队立即出动,为巨型运输车开辟通路。

一辆接着一辆,三辆运输车依次驶入,三条长15米的重型机械化桥连接成一条长45米长的钢铁桥梁。重型坦克一辆接着一辆,顺利从桥上通过。

然而,演习导演部却裁定:“红军”坦克和装甲车队遭受重创!原来,在架设桥梁的两个多小时中,指挥员急于架桥,忘了及时疏散车队,可能因此遭到“蓝军”空中火力袭击

尽管部队在这次严格的演习考评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演习总导演崔亚峰少将18日在演习总结讲评中作了56分钟的发言,讲部队的成绩不到两分钟,讲问题却用了54分钟,一口气指出了演习中部队暴露出来的八大类问题——指挥决策准确性不够,实战化演练程度不高,通信联络不够顺畅,存在着消极保安全的现象。

崔亚峰告诉《了望东方周刊》记者:“如果演习讲评只讲成绩、谈做法,不讲问题、不找差距,就不能对改进军事训练、促进部队建设起到作用,就不能发挥出演习应有的效益。”

“这样的讲评,虽然让我们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但使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师长戎贵卿说。

像作战一样演习

确山军演完全按照参演的济南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未来担负的作战任务进行实案化演练,上万名官兵、近千辆战斗车辆参加,全员、全装、全过程、全天候、全课题连续实施,复杂电磁环境伴随始终。部队五昼夜连续作战,官兵每天睡觉不到两个小时,体能消耗达到了极限,有的战士在进行土木作业时,铲着铲着就握着铁锹睡着了。

这支曾屡立战功的“猛虎之师”,对于演习导演部设置的数十项信息化特征明显的演练课目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与发达国家的军队相比,解放军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的能力还有一定的差距。突出强调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演练,是这次演习的一个显著特点。从12日起,在战备等级转换、远程机动、隐蔽伪装、集结展开、战斗实施等演习的各个阶段,“敌”强大的电磁干扰就一直如影随形,企图压制和瘫痪“红军”的通信指挥。

在700多公里的远程机动途中,师司令部通信参谋王国斌上尉和通信营的战友使尽浑身解数,保障了部队通信指挥的畅通。

王国斌从通信兵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一直到师司令部参谋,大大小小的演习参加过几十次,应对通信专业上的难题,他总能游刃有余。但这次演习,却着实让他惊出了几身汗。

部队刚从驻地出发,“蓝军”电子干扰分队便向他们发起袭击,摩托化行军队伍长达近百公里,通信指挥顿时感到力不从心;部队接近演习地域,突然受到不明干扰源强大电磁干扰,竟然是另一支在基地演习的部队施放的电磁干扰,无意间击中了红军的“软肋”;师指挥所刚刚开设完毕,“蓝军”的电子干扰车就在四公里外架起天线,对指挥所实施精确干扰。

改频换频、多频共用、开启佯动网、利用地形实施摆脱。王国斌和战友们在无形的电磁空间与“蓝军”展开激战,他们甚至动用灯语、旗语、手语等传统通信手段,千方百计保畅通。

尽管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敌情”的复杂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王国斌和战友不时陷入顾此失彼的窘境。在一次遭“敌”持续强烈电子干扰和立体火力毁伤后,他们用了十多分钟时间才恢复通信。

以前,部队演习评估没有科学系统的定量手段,有时甚至不得不凭谁战歌唱得响、谁队列走得齐来评判输赢。“演习走过场”“演习像演戏”,成为长期以来困扰解放军军事训练的一道难题。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教授马开城少将和他的同事研制的“演习评估系统”,以量化行动结果来评估作战能力,将部队的作战能力逐层分解,直至分解为可量化的评估指标。

“这次演习评估,完全使用数据来评定部队的成绩。” 马开城说,“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信息决定战场、数据决定成败,彻底杜绝了‘演习像演戏’的现象。”

“把实兵检验性演习作为部队训练的重要考核形式,可以把训练考核从零散的要素式检验变成部队整体作战能力的检验,从静态或单课目演练变为动态复杂条件下多课题的综合性演练。”演习考核组组长、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副部长陈照海少将介绍说,总部计划在未来几年时间里,通过实兵检验性演习的方式,把解放军主要作战部队的综合训练水平和整体作战能力检验一遍。《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宣良、特约撰稿刘逢安/郑州报道



   编辑: CZ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