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港澳 > 正文
港科大校长朱经武:香港冷待科研失去发展良机
2009年08月24日 14:04中国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资料图: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 中新社发 谭达明 摄

中新网8月24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近年锐意发展科研,创新科技更列为“六大产业”之一。但即将卸任的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临别赠言,指出香港对科研的支持仍有不足之处。

朱经武指香港本地科研专利多流入其它国家和地区,令香港错失发展高新科技良机,未来香港应研究如何将科研成果商品化,“可学习日本逆市反增科研经费,也可借鉴台湾设立工业研究员,将科研商品化。”他还寄语香港对科研切忌心急,“高科技属长远投资,不应着眼实时回报。”

特区政府近年推出研究基金,列创新科技为“六大产业”,朱经武23日出席电台节目时对此表示“很开心”。但他提到最近科大一位教授科研成果被台湾和日本的公司买走,之后再在大陆办厂,虽然科大从中得到经济回报,但香港却没有诱因把该成果留在香港发展,“香港的未来要靠高科技,但政府给人感觉却好像无所谓。港府对科研支持不足,本地科研专利被其它国家和地区购入,令香港错失发展高新科技良机,香港用不上这些专利,是一种浪费。”

据香港科大署理副校长袁铭辉提供,科大目前有500项科研成果专利,当中25%使用权已推出市场,但只有30%供香港企业或商家使用,其余皆流往海外,“科大每年申请近百个专利,但有40至50个专利使用权转往海外,主要是无线通讯等技术。”

朱经武建议在发展高新科技方面,特区政府应推出政策或给予必要帮助,将研究成果商品化。“可像台湾那样设立工业研究员,使研究成果可转化为具商业价值的产品。”

朱经武也批评港人的急功近利心态,“不管政府给了多少钱,哪怕1元钱也要珍惜,但也不应太心急,指望投资第二天便有回报。”他指出投资高科技应有耐性,更要给予充分的弹性,减少不必要干扰,这样才可使政府、学校及社会三方共赢,“港府各个部门都因海啸削减经费,但日本在金融海啸下科技部开支反增加,台湾也批下180亿科研专项经费发展。”

另外,袁铭辉希望,特区政府可提供上亿元的计划供学校参加,“目前的计划最多只有2000万。政府在科技发展方面也没有一个较为统筹的部门,虽有创新科技署,但目前在众多政府架构中,其作用已微乎其微。”

袁铭辉还不讳言,在发展科研方面,与内地合作方面也存在问题,如内地研究经费不可来港,而香港的器材、科研样本要进入内地需报税,手续相当麻烦。他建议将科技发展纳入CEPA之中,“虽不可能将全部门户开放,但可先将珠江三角洲及广东省作为突破口,成为合作发展高新科技的领头羊。”

朱经武   校长   科大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高欣艺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