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香港家族企业遇传承危机 继承者难堪大任守业难
2007年08月11日 08:27央视国际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标签

香港家族企业继承危机

2007年4月3日,香港华懋集团主席龚如心病逝。龚的去世,给香港千亿富豪群体的家族继承问题敲响了警钟。这些家族企业,大部分依靠李嘉诚等领军人物的个人奋斗,搭六、七十年代香港经济崛起“顺风车”,建筑起一个个璀璨的帝国。

“79岁的李嘉诚,尚能饭否?”毫无疑问,以年龄计,香港家族企业的财富确实“老”了。更为要命的是,“二代富豪”虽然多经提携,但是否堪当大任,怀疑之声不绝于耳。而最近香港中文大学的一份报告表明,已有一些香港家族企业继承以后,公司市值普遍大幅缩水,股票回报率降低了80%以上。败家?守业?香港家族企业何去何从,对于大陆的家族企业继承有镜借意义。

老化的财富

“1949年的时候,香港的经济还比不上上海,甚至连广州也不如,直到六七十年代,广东人才开始大规模偷渡乃至闯关香港”,王思睿在2007年8月的《读书》上回忆道。

此时的香港百废待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今天的富豪大多白手起家,“造船大王”包玉刚是汗雨淋下的码头工人,李嘉诚是走街串巷的木桶厂销售人员,更多的富豪正坐在从广州到香港的轮船上,或者是从惠州、宝安县泅渡过来的偷渡客。

2003年香港一家媒体报道:“香港已经形成了17大富豪家族,最高的李嘉诚资产接近1000亿港币,而全部富豪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了5000亿港币。”凯塞克家族、史怀德家族、嘉道理家族是英国殖民时代留下的纪念,其它14家的发展壮大大部分应该拜70年代“亚洲四小龙”香港的飞跃所赐。

“国内企业家只要五、六十岁就开始退居二线,而香港的华人企业,老头干到七、八十岁还能干。因为他们年轻时接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高,香港一直是全球最前列的经济中心,所以香港的华人富豪,能够更容易适应全球化、数字化和金融化的世界,更能适应在资本运作开始取代商品运作的时代。”一位专家如此理解那些80岁的香港企业家仍然活跃的原因。

历史创造奇迹,但奇迹本身也将被打进博物馆。虽然他们是亚洲经济腾飞的领头人,虽然他们身家上亿,虽然他们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位置,然而岁月不饶人,无情的事实摆在面前:他们正在日益老去。

2007年7月23日出版的《新闻周刊》亚洲版报道称,亚洲的多数超级富豪都已进入耄耋之年,他们的亿万身家由谁接手,成了一个大问题。香港富豪李嘉诚和李兆基的身家分别高达230亿美元和170亿美元,但他们都已经79岁。

相关阅读:亚洲富豪后代“有压力”家族内斗严重竞争加大

<< 前一页12后一页 >>
   编辑: 解文娟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