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如果我们客观地审视大革命时期以来的中共历史,不难发现,“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发表于1981年的《决议》表述明确:“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而这些错误,主要是“左”的错误。回首过去,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左倾”错误能够屡引祸端?为什么“左”的历史能保持极强的惯性?“左”之害猛于虎,当我们经过一次次“左”的浩劫后,如何在新的客观形势下,汲取教训,重新探索新的价值,同时充分警惕一切通过煽动民众情绪而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 【网友评论】

上一张
下一张

文革掠影:唯愿再无后人续春秋

2012-03-17 17:45 0人参与 0条评论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逐渐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14
01
 
 

党史专家金冲及:中共在革命时期曾犯过三次“左倾”错误

在革命时期,我们的党曾经犯过三次“左”倾错误,这对学过党史的人都是常识。但是也可以进一步提出一些问题:这三次“左”倾,为什么当一次“左”倾纠正以后,接下来又是一次“左”倾,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这是什么原因?当然,这里有主要负责人、有共产国际的原因,但当时党的领导干部甚至党员中大多数人是支持的。【详细】

 

刘少奇谈1927年

过火工农运动直接影响了经济

我现在只说过去的工人运动。无疑的,一九二七年前,工会保护工人利益的工作,做得不够,不周到,尤其在工人立法方面,全无建设,是属于右倾的。但这并不能证明在工 人运动中就无“左”倾。当时在长沙、武汉、广州等城市,工人中的“左”倾错误是很严重的。 【详细】
在武汉,工会的势力虽然依旧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但是经济形势变得十分严重,企业倒闭者日渐增多,总共9个纺织厂,一个歇业,一个厂主跑掉,其他减产均在30%左右,营业全部亏损,金融财政状况更是变得十分困难。武汉政府的财政预算要1200万元,而各省自顾不暇,政府只能就湖北一地来取得收。 【详细】
受命前来贯彻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精神的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罗易,这时就特别致电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说明陈独秀和中共中央多数委员,只是表面上接受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罗易为此甚至提议应当将陈独秀尽快召去莫斯科,以免其影响共产国际决议的贯彻。【详细】
 
大革命失败之后的三次左倾错误
 

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

瞿秋白所策划的一系列暴动都先后失败,使革命受到了损失。1928年2月形成的《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九次全会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否定了所谓的“无间断革命”理论,结从而束了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 【详细】

 

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

李立三当时沉浸在幻想的高潮氛围中,为了取得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他坐镇中央发号施令,不断地颁布军队番号,签署委任状,准备发动武装起义。结果各革命根据地和红军遭受重大损失,白区党的组织严重削弱。1930年8月中下旬,周恩来、瞿秋白受共产国际委托回国,开始纠正李立三的错误行为,到9月中下旬,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从思想上、组织上基本上结束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详细】

 

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

1930年12月,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直接干预下,王明以反对立三路线与反六届三中全会调和路线的英雄身份走上了党中央领导岗位,从此开始了中共历史上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1934年的严重失败。王明路线的执行者博古在中共“七大”的发言时说:“打击中间党派,打倒一切,拒绝一切同盟者,这在‘九·一八’以后特别尖锐,一直到十九路军事变。在反蒋的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我们和它订立协定之后,还认为它是最危险的反革命派别而反对它,拒绝给以应有援助,使人民政府失败,中央苏区也随之危急” 【详细】

 
 

1937年刘少奇谈中国革命:许多同志宁左勿右 反对“左”倾的话故意不说

容易犯“左”倾错误,在革命失败后的反动时期,容易犯右倾错误。然而在我们中国相反,胜利时犯右倾错误,失败时犯“左”倾错误。这中间有些不自然的故意做作,比如有些同志害怕犯右倾,故意要“左”一点。这不只是“下级同志”如此,“上级同志”也如此,我也常如此。反对“左”倾的话,故意不说,不敢说,对“左”倾故意不反对、不打击等。【详细】

 
 

李立三:“社会民主党”“改组派”是危险的敌人 必须来一番大规模清肃

1930年8月14日,中共在《中国共产党对目前时局宣言》中指出:“在谭平山的第三党破产后,邓演达的社会民主党又开始发现了,社民党所提出的纲领,就是将西欧一切改良主义的欺骗搬到中国来,反对领导中国革命的共产党,反对中国的苏维埃革命。”根据这种理论,李立三以左倾的目光,把“社会民主党”、“改组派”看成是中国革命危险的敌人,认为必须来一番大规模的清肃,肃反运动随之在各个根据地展开。【详细】

 
夏曦埋葬洪湖赤卫队:
3万红军被他杀得只剩3千

贺龙曾回忆:“夏曦在洪湖杀了几个月,仅在这次(第一次)肃反中就杀了一万多人。现在活着的几个女同志,是因为先杀男的,后杀女的,敌人来了,女的杀不及才活下来的。”一个公开的事实是,3万多人的红三军,经过肃反后,加上牺牲和逃亡的,人数下降到3000余人。行军从头可以看到尾,出现枪比人多的怪现象,士兵没人敢当班、排长,生怕冤枉送命。【详细】

中央苏区清洗“AB”团:
红20军副排以上干部多被杀

红二十军从军长萧大鹏以下到副排以上军官200余人,除个别幸存者外,全部罹难!红二十军副排以上军官惟一幸存者、时任一七二团副官的老红军、长征干部谢象晃曾向笔者沉痛的回忆说:“到平头寨的一天早晨,令副排以上干部全部集合,集合后全部被抓。凡被抓的同志大部分都被杀了。我幸亏被杨至诚保下来,才免遭一死。”当时平头寨杀人,整条河水都染红了。【详细】

张国焘肃反摆鸿门宴:
一次杀掉70余名高级干部

执行队长一声令下,已被五花大绑的黎时中、冉南轩、蒋群麟等73名中高级指挥员被押到了天井上。四周围满了手执雪亮大片刀、杀气腾腾的执行队员,再外面则是子弹上膛的持枪战士。黎时中一看这场面,怒气冲冲地向着保卫局局长吼道:“大家都是共产党张主席领导的红军,你凭啥把我们捆起来?”保卫局局长猛然对执行队长大喝道:“愣着干啥,还不动手。”【详细】

 
 

“左”的思想意识根源:一些人好大喜功争强斗胜 总想超前达到目标

“左”的思想意识根源是一些人的极端个人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严重。他们好大喜功,争强斗胜,总想超前达到目标,为个人功名和晋升捞取政治资本。为此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糊弄群众,投机取巧,随机应变等等。这些人往往以“左”的革命词句来掩盖自己的卑鄙私欲,自我标榜,唯我独革,好像越“左”越革命,拿大帽子吓唬人。他们拉帮结派,互相吹捧,苦心钻营,争权夺利;上纲上线,排除异己,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详细】

 
“左”倾面面观
 

“左”倾思想的根源

“左”的认识论根源是以主观和客观相脱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知与行相脱轨为特征。“左”的认识论根源背离唯物论和辩证法,会滑向机械论、唯心论和形而上学。 【详细】

为何“左”倾要带引号?  

上个世纪初,列宁和斯大林就开始用左倾的概念来代指现代无产阶级内部的激进派,因为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还比较薄弱,激进派常给新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带来非常巨大的损失,因此激进派是极端错误的。为了表示贬义,特在左字上加个引号,而当时的保守派虽然延缓了革命的进程,但并没有给革命带来什么明显损失,因此右字不含贬义,也就无需加上引号。【详细】

“左”可以不带引号吗?  

列宁在1920年出版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对“左派”绝大多数都加上引号,但是讲到德国、英国、荷兰的左派时,也有少数场合未加引号。在斯大林著作中,我们也能发现类似情况。例如,在1925年3月27日《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的讲话中说:“如果说高涨时期产生了革命的幻想,使左的危险成为主要危险,那末平静时期则恰恰相反,它会产生社会民主主义的、改良主义的幻想,使右的危险成为主要危险。可见,在明显指明或批判带引号的“左派”时,也可以省略去引号。 【详细】

“宁‘左’勿右”思维成因  

“‘左’比右好”的观念不自中共始。1920年,列宁论述道:“不仅右倾学理主义是一种错误,左倾学理主义也是一种错误。目前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倾学理主义错误同右倾学理主义错误比较起来,其危害性和严重性不及后者的千分之一,然而这不过是由于左倾共产主义只是一种刚刚产生的还很年轻的思潮。”【详细】

 
 

“左”倾苗头建国初已显现 “老区”用威胁手段强迫农民加入互助组

1952年底,在“老区”有百分之六十五的农户、“新区”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农户参加了各种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在这一运动中,单干农民受到打击,中农利益受到侵犯,不少地方以强迫命令,一些地方甚至以惩罚、胁迫性手段强迫农民加入互助组。随着运动的发展,互助组也开始被干部轻视,认为“越大越好”、“越社会化越好”,许多地方开始不顾条件地办社甚至办“大社”,盲目追求高级形式。【详细】

 
 

“大跃进”时“左”的错误泛滥 全民大炼钢铁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大跃进”表现在工业方面,首先是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在农业上,主要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后,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全国城乡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人民公社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没有经过认真试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以“一平二调”为主要特点的“共产”风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详细】

 
 

庐山“反右倾”打断纠“左”进程 发展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理论

庐山会议中断了在经济工作中纠“左”的进程,逆转了本来有所好转的经济形势。首先是发展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左”倾理论,特别是提出和强化了阶级斗争转向党内的错误观点,这给后来国家的政治生活乃至各项事业的发展事业带来了无穷的后患。其次,破坏了党内民主,助长了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现象的发展。其三,庐山会议反右倾的错误决策使我国经济工作中的“左”倾指导思想继续膨胀、蔓延并依然占据主导地位。【详细】

 
建国初期的“左”倾错误
 

1960年,毛泽东在《十年总结》说,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要以十年时间去调查研究它。11月中央要求全党用最大的努力来坚决纠正各种“左”的偏差。1961年1月,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切表明:三年来造成严重后果的“大跃进”运动实际上已被停止,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详细】

“大跃进”的起因  

从政治体制层面探讨了“大跃进”运动发动的原因:毛泽东对中共中央集体决定的“反冒进”的错误指责,导致“大跃进”运动的发动;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大跃进”的错误得以持续的原因;法制很不完备,以政代法,是“大跃进”运动得以延续的原因。【详细】

庐山会议的反右倾悲剧  

庐山会议原本的议题是继续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左”的错误,即按照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中央已定方针,“总结经验、纠正错误,调整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统一党内思想,继续前进。然而会议后期,由于彭德怀的直言不能为毛泽东真正理解,招致了一场对彭德怀等人的错误批判,由此改变了会议的方向,从纠“左”转向了反右倾斗争,随后扩展到全党,造成中共历史上一次后果严重、影响深远、很值得思考的悲剧。 【详细】

 
 

愈演愈烈的斗争哲学使毛泽东不断发动“阶级斗争” 直到“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可是在晚年却对矛盾论作出极端的、简单化的概括。自1963年开始,毛泽东建构了一种以阶级斗争为出发点分析形势的思维模式,毛泽东发动的“阶级斗争”一次次升级,直到“文化大革命”。陈东林指出毛泽东从1964年起开始形成一种新的“阶级斗争”论断,认为“资产阶级”就在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成为“文化大革命”发动的重要原因和主要依据。【详细】

叶剑英谈文革危害:
全国受害的有上亿人

叶剑英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表示:中央文革的掌权者利用篡夺来的权力,大搞法西斯专政,上整干部,下整群众,制造大量冤案、错案、假案,把许多老同志打倒,把大批干部和群众打成“走资派”、“反革命”,进行残酷迫害。包括受牵连的在内,受害的有上亿人,占全国人口的九分之一。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详细】

“文革”破坏法治:
宪法也保护不了国家主席

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院内经受了红卫兵又一次被打得鼻青脸肿的残酷批斗之后,刘少奇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道:“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详细】

“文革”造成外交困境:
3个月与30余国家发生纠纷

“文革”初期特别是1967年5月至8月的3个月,是中国外交经受巨大波折的时期。受极左思潮影响,中国先后与蒙古、保加利亚、印度、缅甸、肯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印度尼西亚、英国以及民主德国和苏联等10个国家发生严重外交冲突,与30多个建交国发生外交纠纷,国际形象受到严重损害。上述困境必然直接影响中国外交关系的开展。【详细】

 
 

学习时报: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是要警惕以“左”谋私

张春桥、王洪文之所以发迹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位置,正是靠制造一系列极“左”活动而大捞政治资本。正如史学家李乔先生所说的,这叫“左得利”。现今公然打着革命旗号要批斗谁,举着革命的高帽要压倒谁,已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浪潮所淹没,被建设“和谐社会”的旋律所和谐。但这决不能说以“左”谋私的市场就已消失,有些“革命同志”早已调换了“左”的方式。仅仅自己“左”是不够的,有时还需要以打击“右”作为垫脚石。【详细】

 
“左”倾错误不能美化为失误
 

倘若为粉饰错误、淡化错误而刻意把错误写成“失误”,那就不是实事求是,而是背离实事求是,形成一个新的错误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里说得非常好:“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详细】

习仲勋痛批土改中“左”祸  

习仲勋给毛泽东的致电,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文风朴实无华,没有套话,有的放矢,开门见山说问题,体现了党在延安时期优良的文风;二是观点鲜明,对“左”祸之害,毫不留情地予以批评。习仲勋一而再、再而三地就我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致电党中央和毛泽东,直陈己见,一方面可见他的政治勇气,另一方面体现了毛泽东给他题词所表扬的“党的利益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 【详细】

周恩来文革中批极“左”  

根据周恩来有关批判极左思潮的意见,《人民日报》发表了一整版反“左”的文章。尖锐地批驳“文化大革命”以来盛行的“打倒一切”、“砸烂一切”和“群众运动天然合理”等谬论。它提醒人们注意:无政府主义思潮还会‘采取稍微新一点的形式,披上前所未见的外衣,或作前所未见的装扮,重新表现出来’”。【详细】

胡乔木总结“左”倾错误原因  

1989年3月24日,胡乔木在加州理工学院,作了一次题为《中国为什么犯二十年“左”倾错误》的学术演讲。胡乔木的演讲要用这个题目,一方面显示了中国不仅在实践上走出了“左”倾阴影,排除了“左”倾错误的干扰,另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具备足够的理论勇气认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同时具备了足够的理论智慧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详细】

 

“左”倾思潮导致改革滑坡 88高龄的邓小平被迫南巡最后推一把祖国

从1979年到1990年,邓小平先后6次讲话说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有些人不但不买账,而且在诸多重要媒介上发表文章叫板邓小平,狠批市场经济。进入1992年,邓小平已经88岁高龄了。有人说,自1989年11月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之后两年多,很少露面的邓小平一直在紧张思考。他在自己的院子里思考的事情,恐怕不亚于“文革”时期他在江西著名的“邓小平小道”来回散步想到的事情。他密切关注着形势的变化,总结了前一段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他在思考着,从哪里打开突破口,怎样驱散人们心头的疑云和阴霾。他要最后推一把中国,扭转改革滑坡的局面。【详细】

 

原广州副市长谈邓小平南巡

“邓旋风”掀起改革开放大潮

邓小平成“左”倾思潮攻击对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工作重点转移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也是几次党的代表大会一贯坚持的,但有的报刊却发表长文,说全党和全国人民现在有“双重任务——阶级斗争和全面建设”,这不是将一个中心变成两个中心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已经讲了十几年,但在这时提出两个中心,主张反和平演变也是中心,真是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可以这样说,在小平同志巡视南方前的一段时间里,确实笼罩着沉闷、困惑、无所适从的气氛。【详细】
《当代思潮》向上海方向发出第一轮反击。在4月20日这一期上,它发表文章质问“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然后自己回答说,在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的日子里,曾有过一个时髦口号,叫做“不问姓‘社’姓‘资’”。结果呢?“有人确实把改革开放引向了资本主义化的邪路”。【详细】
管宣传的部长发表文章《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人民日报社社长锦上添花,把这标题做成通栏大字横贯一版,异常鲜明。部长说了千言万语,其实只想回答一个问题:今日中国那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有没有经济上的根源?有没有一种经济上的力量支持他们?”【详细】
比如《人民日报》的一个编辑就在当时反唇相讥:“那么多人发表了那么多的批评邓小平的言论,莫非都是经由党的组织系统逐级传达?”诸如此类的情节由小道上传播开的时候,没有人还会相信北京的矛头仅仅是冲着“皇甫平”的。“这实际是在批邓,”新华社记者杨继绳说出了当时很多人的想法。【详细】
 
 

邓小平南巡讲话: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这一点,我讲过几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闯不过就乱,乱就打内战,“文化大革命”就是内战。【详细】

 
邓小平南巡背景揭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些乡镇企业为解决创业资金短缺问题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孕育了股份制经济的萌芽。1979年7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认为“可从大队、生产队公积金中提取适当数量的入股资金”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1984年4月,国家体改委在常州召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肯定了沈阳市等一些企业“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的做法,各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试点陆续展开。【详细】

中国第一股  

在参加一次所在地区的工商联会议时,秦其斌接触到不少解放前经营过实业的老工商业者,从他们的口中,秦其斌第一次了解到股票的作用。按他照的理解,发行股票可以筹到资金,企业盈利之后再按股份分红。于是,秦其斌向上级请示要发行股票以解决资金问题。【详细】

赠给外宾的特殊礼物  

邓小平的话消除了客人的疑虑,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凡尔霖向邓小平赠送了一件礼品: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所徽,凭这枚所徽可以自由出入纽约证交所。邓小平也回赠给客人一份特殊的礼物,是新中国的第一种股票——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公司的股票。 【详细】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在上海浦江饭店举行。上海市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敲锣开市。在锣声中,黄菊副市长和龚浩成行长,揭开了披在由市政府顾问汪道涵书写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铜牌上的红色绸布,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诞生。【详细】

一次意义非常的南巡  

1991年春节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上海听取工作汇报后说:“有些同志怕上海金融市场的门开大了会乱套,刹不住车。为什么要刹车?马克思主义没有说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开放内外金融市场。”为了澄清人们思想上的误区,已88岁高龄的邓小平决定出来说一说,他选择到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深圳、珠海等地视察。【详细】

邓小平

真理大讨论

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是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详细】
对于党和国家肌体中确实存在的某些阴暗面,当然需要作出恰当的估计并运用符合宪法、法律和党章的正确措施加以解决,但决不应该采取“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方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详细】
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详细】
民粹主义更多是激情的、浪漫的、非理性的。它在表面上是激进的,而在骨子里,是害怕竞争的保守力量,因而具有深刻的反市场倾向和反现代化倾向。尤其是,当大众被某些魅力型领袖控制利用的时候,民粹主义群众运动往往成为强制意志统一、压制个人权利的反民主的专制手段。【详细】
 
毛泽东、邓小平批判“左”倾错误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左”倾错误长期困扰着中国共产党人。对如何分析、认识“左”倾错误,防止“左”倾错误的发生,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这一重大的问题做过十分有益的探索,留下极为丰富的理论成果。【详细】

毛泽东系统批判“左”倾错误  

毛泽东对“左”倾错误有抵制、有批判,他对“左”倾错误尤其是第三次“左”倾错误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这主要体现在他为批判“左”倾错误所写的“九篇文章”和《关于四中全会以来中央领导路线问题结论草案》中。 【详细】

邓小平指出“左”倾错误原因  

邓小平指出“左”倾错误原因有三:一是毛泽东的个人主观原因;二是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三是我国是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其遗毒影响深远,加上其他历史原因,使我们的法制不够健全,已有的法律又无应有的权威。【详细】

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温邓小平南巡时的讲话: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