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尚眼中的晚清佛教界:喝酒吃肉抽鸦片

网友评论()2014.02.20 总第06期 作者:兰台

引言:晚清时期的中国佛教,已陷入完全的衰败期。日本佛教界人士自明治维新之后,就开始向中国进行传教,企图恢复中国唐代佛教盛况。考察这一事件,可以从一个侧面管窥到甲午战争前后中日之间的民间的社会和思想交往。

   

日本僧人小栗栖香顶 资料图

公元1876年(清光绪二年),曾经在北京学习过一年汉语和喇嘛教的日本净土真宗大谷派僧人小栗栖香顶向他所属的东本愿寺提出到中国开教的申请,经日本政府同意,到上海传播日本真宗思想。这是中国内地所建的第一所日本寺庙别院,属于东本愿寺。

几乎就在同时,被后人称为近代中国“昌明佛法第一导师”的杨文会,从上海的日本僧人松本那里听说,在英国有日本“真宗高士”在寻求佛教经典的本源。于是他在出使英国的时候,亲自向这位名叫南条文雄的日本人请教问题。

以此为契机,开启了近代中日佛学界长达数十年的交流。

日本僧人为何期望来到中国弘扬佛法?

中国的佛教自从清代入主中原以来,就处在一种任其自由发展的地步。再加上之后皇帝宣布取消度牒制度和考试制度,失去管束的佛教界开始彻底堕落下去。

小栗栖香顶来中国传教的初衷是期望可以挽救中国佛教衰颓的局面。他在1873年第一次来到中国时,就体会到中国佛教界已经日渐消靡。小栗栖香顶指出,当时的中国佛教界已经纪律松懈、贪图利益和佛理不通。

他在《北京游纪》里记载他去天津大悲院的见闻,“僧二人在佛殿前,就桌子,相对吃鱼肉。吃了,主僧禅法引接”。之后他来到高僧的房间,打算与其攀谈。这位僧人“床上放着两个枕头,点着小玻璃灯,把鸦片让与我吃,我曰:‘不会吃。’”

正是中国寺院已经糜烂到这样的地步之下,日本的僧人开始主动来动中国进行传教。虽然这里面有些人是以此宗教身份来进行军事战略工作,但大部分的宗教僧侣还是希望能够通过纯化中国佛教来增强中国的力量,以报答中国对日本的文化传承之恩。

小栗栖香顶在1874年返回日本的时候,他向日本政府不仅报告了日本僧伽在中国传教的可能性,也报告了可以联合中、日、印的佛教徒促进世界佛教的复兴,建立一个大的佛教联盟,以此来保护东亚国家免受欧美人的欺凌。

兰台

凤凰历史特约记录员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