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葫芦岛和平宣言》再写中日民间友好新篇章
——记美惠千代子寻找恩人杨秀林
2006年06月25日葫芦岛纪念百万日侨大遣返60周年,宣读葫芦岛和平宣言,这次会议中国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和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等出席并分别发表讲话。唐家璇发表了题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推动中日世代友好》的讲话。
唐家璇说,60年前,中国人民承受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创伤和牺牲,帮助百万日本侨民从葫芦岛踏上了归国之路,葫芦岛成为战后日本侨民“生命的驿站”。这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宽宏大度的优秀品德,蕴含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殷切期盼,对日本人民的真诚情谊,对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强烈向往。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不幸历史,但必须对未来负责,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沉痛的教训,不让历史悲剧重演,为子孙后代创造美好幸福的明天。
葫芦岛纪念百万日侨大遣返之后的六十多年里,尚不知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令人难忘的故事不时传来,下面是最近再次跳入人们视线的一件让人注目的事情。
杨秀林(木)主动救助日侨伤残和妇幼简介
1945年至1946年大批日本侨民由于接船没有及时到达,滞留中国大连,之后又转移的葫芦岛,据当时不完全统计,这批人也有几十万人,他们当中主要是伤残和妇幼,由于没有食品,濒临死亡。
就在这批人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号召中国人民对他们实行人道主义支援,不要忘记,中国人自己同样没有饭吃,也是饿着肚子的。当时大连罐头厂有个叫杨秀林(其在1945年——1968年间一直在大连罐头厂工作,在厂住宿。其间,在1945年——1949年曾用名为杨秀木)的工人带头救助一位带着6岁儿子的母亲,她们母子从1945年停战到1946年12月19日一直住在杨家。
杨秀林的救助行动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人,霎时间许多中国人纷纷解囊救助,向日本伤残和妇幼提供住宿和食品。杨秀林的带头行动感动天地,几十万正等待归国的日本人,无不为中国人的善意肃然起敬,特别是这位在当时大名鼎鼎的杨秀林。
战争的洗礼让这批活着的日本人永远不能忘怀当时那位帮助他们的“中国大哥——杨秀林”,这些年,许多日本人,他们……他们一直在找他……归国的日本人自发组成了一个民间组织,叫“日本归侨联谊会”,他们决定出资为当年救助他们的杨秀林大哥建造一个铜像,以表达感恩之情。可惜不幸的是,杨秀林(木)于1968年9月16日患脑溢血病逝。
特别是那位1945年第一个携带6岁孩童被救助的母亲曾多次来华寻找救命恩人,中央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唐山迁安电视台都曾反复播放过。通过电视才知道,当时被救助的母亲就是多年不见的美惠千代子。据悉,美惠千代子现年约92岁,住日本福冈一家养老院,其当时6岁的儿子已经70多岁,名字叫宫泽喜一,现住横滨,是一名电器工程师,已经退休。
杨秀林的祖籍为河北唐山迁安县张独庄村。杨秀林生前有交待,希望将来有朝一日能让家人同当年的那些曾经被救助过的日本朋友见上一面。带着这种寄托,杨家一直等了许多年。杨秀林儿子杨宝山,现年77岁,原籍同父亲杨秀林,现居唐山市古冶区,林西东工房的基建平房9条1号。现杨宝山已经年迈,家里主事多由儿子杨玉明出面。
杨玉明今年44岁(为杨秀林的孙子),深知完成这件事并不容易,一提起他家为此事经历的复杂过程就久久不能平静,由于各种原因,迄今杨秀林和美惠千代子两家人一直没有见过面,但他们还在恳求中国和日本政府、民间友好机构及有心人帮助了却中日民间往来的这个迟迟没能解决的各自心愿。为加强两国民间友好做出积极贡献。
根据中日双方当时老人的愿望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是:完成日侨遣返人员为杨秀林铸造铜像的意愿;解决双方的后代相认,继续保持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接触和发展友好关系事宜。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