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评论 ()2015.3.15 总第69期 作者:无印笔记
引言: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终于进入结束了。剧中各种一看就让人觉得不靠谱的“土偏方”、“怪医术”更是引发观众吐槽:这部剧是不是有意打着弘扬民粹文化的名头,“黑”我伟大祖国源远流长的中医啊!?
有好事的网友指出剧中如“鸡粪、地浆水、扁豆”治患霍乱,用“疯狗脑髓和土鳖虫”医狂犬病“黑暗系”的药方在《本草纲目》中也难寻觅。兰台君就曾在《〈本草纲目〉里有多少恶心的药方》一文中介绍了诸如裹脚布、尿桶、钟馗画像之类的让人亮瞎眼的药材。
当然,也有中医铁杆粉丝指出,所谓西方医学,也曾以“‘风水土火’四液之说”为医理,靠“放血、灌肠、呕吐药”这三板斧行走江湖,我中医药学切莫妄自菲薄云云。
今天,兰台君就请一位一线临床医科岗位就职的医务工作者以实际临床医疗为例,谈谈中医到底是否靠谱,中医真的是科学么?
如果没有中医,人类是不是一定会受到疾病的困扰?显然都不是。
从我们这些医学院校的学生,尤其是中医院校的学生那里,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进入中医院校的第一天起,学生就被灌输了这样一些理论思想:中医有“四大经典”,中医的发展的成果都是按照古老的“四大经典”论著的思想模式。中医需要一场文艺复兴……
但是,如果把中医当作一门治病救人的真实存在的科学,那么中医为何固步自封在古老的“四大经典”中,不承认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发展?难道真的有一种科学可以独立与人类社会发展之规律以外?
文艺复兴历史上有过,但是为什么中医的发展或者中医的存在也需要文艺复兴的模式?这背后正说明,很多人总是认为过去的中医才是最好的,“四大经典”永远是中医的精华和最高成就。
就拿四大经典讨论问题,著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四大经典中最接近临床的著作,比如,其中的《金匮要略》中提出了关于胸痹病症的治疗方法,其中更提出了一些关于胸痹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当社会科技发展到今天,当我们战斗在临床一线的时候,才发现,张仲景之言实则大谬。
胸痹其实在古代就是泛指一切胸痛病症,那么在现代医学如此发展的今天,我们通过系统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研究发现,胸痹病的病因其实不下百种,也就是说在现代医学认知的情况下、有上百种疾病可以引起胸痛的症状,常见的疾病,也许大家都比较熟悉,比如:冠心病、胃炎、食管炎、气胸、带状疱疹、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疾病。
那么,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用单一的症状“胸痹”,对那么多的疾病作如此笼统的概括,根本是不合理的;更深一侧,其实我们可以看出中医的诊断思路——这些疾病都是从疾病的症状这一表象出发,并未探究至疾病本来的真实治病原因。
中医传统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只有望舌、切脉稍微具有客观的病例收集资料作用;而且这两项还很大程度上受医生主观经验的影响,并非标准化的过程与结果展示。而这两项之外的的其他中医诊断方法均是由主观感觉症状,根本谈不上对疾病本质进行客观地认识
因此,单单从中医对一个疾病症状的诊疗方法就可以看出,中医医理中“治病必求于本”实际是一句空话,一切从主观感受推出的疾病认识,何来本之有?没有准确的诊断,又何来治疗?
再说治疗。
如此多以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都用《金匮要略》上那些简单的方剂进行治疗,这显然就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因为症状虽然表现为胸痛,但是每种疾病不同的病理机制就决定了其治疗手段的根本不同,因此在这方面看来,中医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多少有对自身缺陷的诡辩因素在内。
比如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引起胸痛的疾病,冠心病的病因产生是因为心脏的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出现血管狭窄或者痉挛。所以,血管本身的狭窄是冠心病的罪魁祸首,血管狭窄一旦存在,可持续发展,可以出现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严重情况。
因此,现代医学在此基础上使用手术的方式使狭窄的冠状动脉恢复正常的血流供应,这包括了心脏的介入手术和心脏外科的搭桥手术,而且在手术之后,医生还通过药物的治疗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血管内膜,防止血管出现再次狭窄。
可见,在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反而坚实履行了“治病必求于本”这句古话。
反观《金匮要略》中所带来的方剂对心脏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或者可以改善胸痛患者的症状,但是终归不能改变血管狭窄的这一根本病理事实。
再比如其他疾病,气胸的病人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胸膜腔破裂,气体进入后压迫肺,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用穿刺的方法把胸膜腔里面的气体排放出来。
把中药吃进胃里,怎么能排除胸腔里的气体吗?那么主动脉夹层就更危险了,病人的主动脉内膜撕裂,导致胸痛剧烈,甚至休克……
这个时候,只有外科手术解决血管撕裂这个根本问题,才能解决胸痛的问题,而吃中药无法迅速把坏掉的血管修复好。所以,对于普通民众出现了胸痛症状,一定要去找正规的西医,做准确的检查。
再如近视的治疗,由于中国人缺乏解剖学传统,所以不知道近视的真正病因,继续将它作为健忘、惊吓一类的精神问题配制药方。比如北宋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就有一方“定志丸”,主治近视和健忘——这当然只有安慰剂的效果,所以今天的中医拿去治疗失眠和心悸了,商品名“安神定志丸”。这一点,似乎颇与本来是治疗心脏疾病的西药“伟哥”被人们用做壮阳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我们可以系统科学的解释“伟哥”如何让男人再展雄风,却无法说明“定志丸”治的医理如何——因为根本无效。
前段时间,有人把中医的一些治疗方式申请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既然是文化,那怎样去体现科学的操作实用性呢?既然是遗产,那我们还用来干什么?怎样去体现这门技术为活在当下的民众服务,这些都是一门学科不正常的发展轨迹。中医的存在和发展已经是一本古老的文艺,因为文艺是可以复兴的,但复兴是不能成功的。因为科技的发展绝不可能走复兴之路,你不能说现代人用的以智能手机为中心的通讯方式,还赶不上两千年前的飞鸽传书,现代人的交通工具,包括海陆空的运输方式,还赶不上千百年前的马车帆船。
既然如此,为何还有人要在现代医学和科技发展的今天,用十分乏味的中医理论和落后单一的治疗方式去维护生命健康。所以,中医的发展必然没落在科技社会发展的浪潮中。
这是科技的发展所决定的。在中医院校所得到的那些言必重内经,方必遵伤寒的观点显然是不科学的求学求医态度,更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如果一个现代医生不能给病人准确的判断病人病情,不能作出最准确的诊断,那么怎么能实现中医“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呢?
——来自一位读过医学院的心血管临床医生。
后记:实际上我们所说的西医,其实应该叫现代医学,与那个源于古巴比伦、古希腊,靠与中医类似的天然药物、医理治病的西方古代医学并没有多少天然的联系。现在人们口语中的“西医”实际上是现代医学,它建立在最近三四百年里逐步发展的解剖学、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是一门以“理解自然、了解人体”为概念的、新兴的医学科学理论体系。
如果硬要说现代医学与那个“利用草药嘴巴嚼碎外敷,生病了祈祷或者进行求神”的古代西医联系的话,不过是一代代现代医学的先行者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本着严谨的科学精神对传统西方古代医学所积累的经验进行系统的甄别利用,形成一套严密的科学体系。换言之,现代医学正是建立在对古代西方医学的否定和批判吸收的基础上。
中医绝不是只靠跳大神和安慰剂欺世盗名的巫医之术,不应抱残守缺,裹足不前。只要本着科学的精神,勇于打破朴素的、建立在主观和直观感觉上的“传统医理”,合理发掘和利用中医丰富的医学经验,也能为现代医学的进步作出自己杰出的贡献。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正说明了这个道理,这才是对祖先的真正尊重和继承。
兰台
凤凰历史特约记录员
凤凰历史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看精彩历史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