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现代人恐怕终生无从知道古代是一个什么样子,古代的城市街道上会发生什么,古代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情形。虽然这次世博会中,运用最先进的数字技术,为游客模拟出一幅会动的《清明上河图》,可这种模拟技术毕竟还有缺欠,古人的一颦一笑还是无法一一模拟,更无从让现代人深入到古代人中间,去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体验他们的一饮一啄。

走过元代的城市,乡村,草原,透过AV(Ancient Video)电视台的镜头,在主持人的引领下,一同去领略古代人的生活,去看看古人的穿衣戴帽,吃喝休闲,喜怒哀乐。

上一次,我们欣赏了极尽繁华的北宋汴梁城,这次的目的地,是刚刚从元世祖忽必烈时代走过来的大元帝国。【网友评论】

 
 

失足妇女出门穿衣有限制 男性亲属需“戴绿帽”

蒙古统治下元朝的娼妓地位甚低,比前代唐宋辽金还受歧视。朝廷想的是:让她们走在路上能被人一眼认出来,免得和普通良民混到一起。所以这青楼之人在穿着上受的限制就更严:凡是娼妓,必须穿着皂色上衣,而不得使用其他颜色;她们的家人也受牵连,连同男人——不论老鸨家的,还是“私窠子”家也就是私妓家的所有人,都要在衣服发饰上现出特色来,女的扎紫抹子,男的裹青头巾——青的?没错,就是青的,后世说人戴“绿帽子”怕也跟这有些连联。【详细】

 

元代穷人生活困苦衣着破烂

元代北方汉人衣着上胡化严重

好多人穿的都不是完整的长裤,而是只有半截裤管,到膝盖为止。这半截裤打从先秦时代开始就是中原华夏之民的传统——当然是下层的贫民百姓。穿它的目的是为了搭配膝盖以下的裹腿,那裹腿有的与后世军队的长布条相仿,须要费时缠上,平时在田里、山上劳作,穿了裹腿会让小腿更有力气。 【详细】
而乡下穷人许多把头发向上束起,在头顶挽成一个小髻,顾不上打理,就只是乱蓬蓬的一团头发丝;而另一些人却干脆把头顶和前额都剃了溜光,一丝不留,而在脑后左右编为两个长辫。身上的短衣,用料多半是用麻布而非棉布,破衣服虽然多半褪了色,但勉强还能看出颜色不是灰的就是褐的。 【详细】
再后来就是蒙元灭金吞宋,大江南北重新成为一个朝廷的属地,南方土豪、士人或是做官或是被虏北上,进了元朝的京城,他们沿用故宋右衽衣冠,与大都的故金汉民杂处,可城外乡村住的几乎百分之百是本地土著,没有南人迁入,经过从辽到金再到蒙古的几百年异族统治,自然一眼望去尽是左衽“胡服”了。 【详细】
 
作者小传
 

作者纪楠楠

纪楠楠汉族,2006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专业研究方向是辽宋金元史。曾参加《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辽宋金元部分的编写。硕士论文为《论辽代幽云十六州的汉人问题》。【详细】

调查

1.你了解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么?
非常清楚
知道不多
完全没了解
2.你认为本文对元代服饰的描述如何?
大开眼界,原来蒙古人穿衣也有很多样式
学到知识,了解到元代汉人的穿衣戴帽
感觉激愤,中华衣冠传统竟然被蛮族侵蚀
3.你对本专题如何评价?
很细致
有些潦草
不知道
 

 

汉人长袍成元朝“西装” 面料除丝绸还有木棉

大都自古就是汉人的土地,城里住的也以汉人为多,尤其是那些有点地位和文化的人,头上多戴着幞头或唐巾,要么就是把头巾裹成帽子形状,身上穿的也是汉式衣装,就是交领的拖地长衫,衣袖有的如宋明士子那般宽大些,也有的就象元廷文官一样窄小点,这类正式的上衣在元代叫做“上盖”,地位就如同后世的西服,男人出门要显得体面些,穿它就没错了,用料呢,想漂亮些就用绸缎,想舒适些就用棉布。只是在元代时候,棉花的来源多为木棉。【详细】

 

庶民女子连衣裙宽身窄袖

大族女子自认缠足有教养

朝廷也就学故宋故金那样,规定了平民衣饰的服色制度[注1],甚至干脆禁止中原百姓使用各种鲜亮色彩,逼得汉民只好穿用深暗色服装,织工对这暗色也就越琢磨越细,连个褐色都有二十种之分,包括砖褐、荆褐、艾褐、鹰背褐、银褐、珠子褐、藕丝褐、露褐、茶褐、麝香褐,等等等等。【详细】
她们身上穿的衣服是分为上下两截,上边至腰的短衣叫“襦”,而下面的长裙用带子扎于腰间,裙下摆则拖至地面,这叫“裙”,两者合起来就叫“襦裙”,和襦裙搭配的还有“半臂”,就是一件交领的T恤--跟“质孙”不一样,这可真是T恤,短袖左右平拉开就是个T字--把它罩在“襦”的外头。【详细】
女儿家缠足的感受又如何呢?胡优你去问问她们……啥?自豪,光荣?比大脚女人有修养?真是没天理啊……想起后世最后一代缠足妇女们,有好多人也是这个想法,可能确是真心话。这烂事儿起自五代时的南唐李后主李煜,他爱看走起路来一摇一颤的纤弱感觉,于是为讨皇帝的欢心,宫中女人便抢着玩缠足。【详细】
 
元成宗生平
 

元成宗孛儿只斤·铁穆耳

至元二十二年农历十二月十日(1286年1月5日),皇太子真金去世。至元三十年(1293年)铁穆耳受皇太子宝,总兵镇守漠北和林。至元三十一年农历正月二十二日(1294年2月18日),元世祖忽必烈去世,铁穆耳与长兄晋王甘麻剌争王位,至元三十一年农历四月十四日(1294年5月10日),在其母阔阔真与大臣伯颜等人的支持下即皇帝位。【详细】

四大汗国重新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  

1303年,元成宗铁穆耳成功与笃哇以及海都之子察八儿讲和,使西北长期动乱局面改观,名义上成为其它汗国的宗主,四大汗国一致承认元朝皇帝是成吉思汗皇位合法继承人。 【详细】

评价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的评价是:“成宗承天下混壹之后,垂拱而治,可谓善于守成者矣。惟其末年,连岁寝疾,凡国家政事,内则决于宫壸,外则委于宰臣;然其不致于废坠者,则以去世祖为未远,成宪具在故也。”【详细】

 
 

蒙古男子发式如小姑娘 顶戴花翎非满人首创

男人们留的多半都是被称作“婆焦”的蒙古发式,也就是把颅顶的头发剃光,只在脑门前留出一绺垂下来,如同民间小孩“左中右各留一撮”的“三搭头”。也有些身份较低的仆役跟主人不同,只是把全部头发都拢在耳后,系成一左一右两个大辫子而已,仿佛汉家的小姑娘。有人头戴一顶类似后世清朝的锥形阔底红缨笠帽——原来这种帽子不是明末女真人首创;也有人戴着笠帽,这种帽子中央较高,如同半个倒扣的鸡蛋,而且最顶上还有一个金属的尖纽,底部周围却有一圈类似遮阳帽那种平出的圆沿,远看起来就如同一只铜钹,在元朝这叫“钹笠冠”,尤其是贵族最为喜爱它。【详细】

 

头顶“姑姑冠”的元代皇后画像

“姑姑冠”一直在蒙古族内流传

在元代,较为贵重的毛皮是银狐、猞猁、银鼠和紫貂,譬如那最是名贵的银鼠,只生于朔北之地,在草原之北,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西伯利亚,刚生下来的小鼠皮毛是青色,下过一场雪就变为雪白,年头越长就白得越是精亮,实为天下至品;至于火鼠,则同样生于极北石山之中,其毛皮甚至传说能遇火不焚。 【详细】
这蒙古的女人倒是不必如男人一样剃光顶发,只须在嫁人之后,象征性地将从头顶正中开始到额前的头发剃去,女人中大凡已婚的,许多都在头上顶着一个高高的饰物,形状有点象后世的……高脚杯!在最顶上还插了一支长长的羽毛,贫者用山鸡尾,富者则是孔雀翎,在羽杆底部装饰着些红色和青色的绒球。 【详细】
看官您瞧……瞧见什么了?好大的袖子!可现在这袍服的袖子大得奇怪,怪在它的袖口不似鹤氅那样广阔敞开,而是窄到只有几寸宽,但后面到了肘腋之处却长大无比,虽用紫罗带子拴在后背上,仍然不免垂下,若不是两个女奴一左一右给提着,人家走过之后这地面就干净得当镜子使了。【详细】
 
 
元代平民妇女婚姻生活
 

而迫于经济的困窘将亲生女儿嫁与养子、义子为妻,或采取同辈交门换亲、异辈换亲,或将女儿卖作童养媳的情况在平民社会更为流行。关汉卿《窦娥冤》剧中的窦娥也是为了抵债,7岁被父给与放高利贷的蔡婆婆当童养媳,至17岁与蔡氏子成婚。在平民社会的婚姻中,妇女完全是双方家庭的买卖交易之物和经济筹码。【详细】

屈辱的婚姻生活  

迫妻卖淫,明取钞物“卑劣的贪欲是文明时代从它存在的第一日起直至今日的动力”,为了满足好逸恶劳的卑劣贪欲,元代社会竟出现了公开强迫妻妾卖淫作私娼赚钱的现象。【详细】

与不幸婚姻的抗争  

控诉于官企求保护元代有不少平民妇女为维护自身权益,勇敢迈进官衙大门控诉现行婚姻陋习对自己的侮辱,状告来自丈夫和强权势力的典卖、转嫁、侮辱、抢虏、霸占、奸淫和遗弃等诸多迫害。 元代平民妇女,在诉告无果的情况下,一部分人走上了通奸、私奔或逃亡改嫁他人的叛逆抗争之路。【详细】

 
 

冬夏二十六种皇袍 五颜六色图案各不同

皇帝头上戴的也是流行的“钹笠冠”,帽子尖端上不是金属纽,而是一颗巨大的珍珠,顶上还竖着长长的羽毛。身上穿的长袍是五颜六色,中里透着点点闪光——那是金玉翡翠宝石,除了汉地产品,还有中亚来的“回回石头”,图案嘛,是在金锦上绣着飞舞的凤凰,周围红日、白云缭绕。这是元代最华贵的衣服,叫“质孙”,蒙语意思是“颜色”,这“质孙”服品种还真不少,皇帝自个儿光是夏天穿的就有十五种,冬天的也有十一种,花色和图案都不相同【详细】

元朝武将衣着与文官迥然有别

元朝御林军穿着蒙汉合璧

在祭祀、册封之类重大仪式的时候,人家就不穿“质孙”了,改穿汉式的皇帝礼服。要戴冕,冕,就是最顶上一块长板,前后都有十二条旒——也就是珠链,跟秦始皇戴的一个样。和冕配套的衣服,也是中原式的宽袍大袖,绯色罗绸制成,上面绣着五爪衮龙,并装饰有星、日、月、山、火、华虫、虎蜼章纹。 【详细】
和故宋还有后来的明朝一样,元朝官员戴的幞头通体用黑纱制成,也就是所说的“乌纱帽”。衣服也学宋朝榜样,按颜色区分品级,分成紫、绯、绿三级,一到五品的官穿紫色罗袍,六、七品绯袍,也就是红色的,八、九品则是绿袍。不同官品还有图案和腰带材质的区别,等级森严。 【详细】
别看怯薛里头多半是蒙古人,可头上戴的却是汉式幞头,或者唐巾--就是幞头的一种,旁边并无硬的“翅膀”,而是在后头垂下两根软布条的那种,也有的人戴头盔,蒙式汉式的都有;衣服有丝袍,也有皮袄,外面罩着副皮甲;腿上缠着丝绢做的绑腿,脚穿高腰皮靴,真叫个蒙汉合壁。【详细】
 
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考述(节选)
 

有元一代,汉人改用蒙古名字的数量蔚然可观。那木吉拉曾探讨元代汉人受赐蒙古名对仕进民族融合影响,指出:“元朝蒙古统治者对汉人赐姓赐名概以褒奖、笼络汉人,开拓疆域,巩固统治或分化异族,实行蒙古化”。【详细】

汉人改用蒙古名  

有元一代,汉人学习蒙古语言和使用蒙古名字等倾向,往往能够影响他们的仕进和政治地位,这主要是由于权力核心始终稳定地保持着蒙古语言习俗等特定文化环境。这种情况下,被征服者的汉人欲取得较好处境,就需要和蒙古贵族尽可能亲密接触。【详细】

汉人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的影响  

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包括语言、名字、婚姻和服饰在内综合变迁过程。这些因素的多维变化及互动作用,共同汇聚成了“蒙古化”的文化变异。语言、名字、婚姻和服饰中某一项单纯变化,很难导致汉人“蒙古化”的完成。【详细】

走过元代的城市,乡村,草原,透过CCAV电视台的镜头,我们认真的学习元代人的穿衣戴帽,无论是蒙古人还是汉人,他们的穿着在继承前人之余,又彼此影响,使胡、汉的分别逐渐模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俗,并最终影响到后世。那么,元人生活中其他方面,是否也一如这穿着般变得胡汉杂糅呢?请继续关注行走在古代系列专题之《元代的吃与喝》
网友评论
更多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