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名将收复兰州 《宋史》却贬低污蔑其功绩
2010年01月25日 08:09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雾散后又沿着无定川去追鄜延军,结果不小心走进沼泽,死了不少人,耽误不少时间。王公公初上战场,心理非常紧张,害怕烟火引来敌军袭击,不许生火做饭,士兵们吃生食,大批病倒。其实种谔在前方开路,西夏人早就跑得没影了。出发前,转运判官庄公岳向河东军发粮,王公公大言不惭只要半个月粮食即可,并且声称就算不够,河东军和鄜延军会合后可以吃他们的粮,庄公岳苦劝不听,多发了8天的粮食,共23天。但是河东军在草原上耽误了不少时间,而且按原计划河东军和鄜延军应该在横山下会合,种谔却已经接到独立进军的诏令,直取夏州,而后方运粮的将官找不到王中正的位置,无法给他补给粮食,不少内地新兵开始逃亡。王公公大怒道:“必竭力前进,死而后已!”率军进攻宥州。其实宥州的守军也早就跑光了,只剩下五百余户居民,王中正入城后杀良冒功,抢夺牛羊充军粮。所幸侦骑发现城外有一个西夏的窖藏,有一千骑兵驻守。王公公大喜,派知府州折克行带兵前去,将其击溃后斩首九百余级总算打了一场胜仗。后方的沈括派景思谊前来接应,河东军总算吃了一口饱饭,退回顺宁砦休整。

灵州城下,功亏一篑

熙河、鄜延两路军连战皆克,高遵裕的环庆、泾原两路也开入夏境。原州就在灵州正南方不远,一直是夏军重点防御的方向。环庆、泾原本应同时出兵,但由于高遵裕迟迟不到,刘昌祚及其副使姚麟率泾原军五万余人沿着葫芦川(黄河支流清水河)先期出发。梁乙埋亲率十万(《西夏书事》称三万)夏军精锐扼守住了磨脐隘(在今宁夏同心境内、清水河边)的险要地势,宋军诸将认为无法攻取,应该向东去韦州(今同心县韦州镇)与环庆军会合。刘昌祚慷慨陈词:“遇贼不击,这是自保,是没有军纪!而且客场作战,必须速战速决,各位现在离开就能自保吗?”于是召开参谋本部会议,制定了盾牌兵在前,神臂弓次之,弩兵再次,骑兵跟随其后,强渡葫芦河夺取隘口的方案,并宣布此战的奖金提高三倍。宋军欢声雷动,响彻山谷,夏军听到不知所措。刘昌祚的父亲刘贺在定川之役中牺牲,他被录为官吏,以勇猛善战累官至西上閤门使,此次被任命为泾原路主将,身先士卒,手执两盾先登,宋军士气大振。但西夏人也明白到了保家卫国的关键时刻,国相梁乙埋亲临一线,冒枪顶矢,带领夏军苦战。激战了整整一个下午,宋军神臂弓的火力实在太猛,夏军渐渐不支,刘昌祚趁机令郭成率选锋骑兵挂着响环从后阵冲出,夏军听到宋骑响声大作,再不能抗,纷纷败退,宋军夺取隘口。梁乙埋督亲军再战,又败,宋军追杀二十余里,斩获大首领鲊啰卧沙、监军使梁格嵬等十五级,小首领二百十九级,生擒梁乙埋之侄吃多理等亲将二十二人,共斩首二千四百六十级,获铜印一枚。

攻取磨脐隘后,泾原军继续进发到赏移口,有两条路可通灵州:一条径直向北通过黛黛岭,一条往西北绕一点路到鸣沙州(今宁夏同心县)。诸将认为应该走黛黛岭,刘昌祚认为军粮已经不多,而他得到谍报鸣沙州的西夏“御仓”储备了大量物资。宋军攻取鸣沙州后果然掘到了御仓,得到粮食百万石,解了燃眉之急。满载着物资泾原军来到灵州城下,夏军还在黛黛岭等他,未料会出现在灵州城下,城门不及关闭,郭成率选锋军急趋,守军不及拒,被斩首四百五十级。然而正当宋军大队将要开入时,却传来了高遵裕的军令,让刘昌祚立即停止进攻。

高遵裕的环庆军动作最慢,十月十三日才从环州洪德砦出发。等到他出兵,韦州监军司的夏军都逃走了,高遵裕入韦州城,命好好招抚百姓。知环州张守约认为夏军现在四出御敌,灵州必然守备不足,可以遣轻兵携十日口粮奇袭,可惜高遵裕没有采纳。及至西夏各路兵败,采取了全线收缩的防守战略,放弃外线,集中兵力防御灵州,奇袭的机会转瞬即逝。但高遵裕带兵直接穿越了旱海(环州到灵州之间的沙漠),也算出其不意,没有遇到抵抗就抵达灵州城下。高遵裕本身就是骄狂自大之人,而在出兵前神宗表示过不喜欢迂阔的刘昌祚,并授权高遵裕可以撤免刘昌祚的军权,所以高遵裕非常轻视刘昌祚。在他进军途中,报称刘昌祚已经攻破灵州,高遵裕慌忙奏称是他派刘昌祚进兵攻克了灵州,上奏后才知道是误传,大大丢了脸面,心中更加忌恨刘昌祚。环庆军抵达灵州后,刘昌祚来见高遵裕,高遵裕故意怠慢,刘昌祚隐忍不发。高遵裕问灵州如何,刘昌祚说:“差一点就打下来了,因为您的军令停止进攻。”又说:“现在灵州是孤城,两军会合后十余万众,加上民兵有三十余万,全力围攻,不日可下。”但高遵裕不愿刘昌祚分了他的功劳,让他带兵巡营,号称自己带一万兵垒个土山就可以攻克,还下令刘昌祚交权给姚麟,但姚麟没有接受。

由于两军不合,而夏军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无不奋力死守,灵州又确实是表里山河的坚城,环庆军连续攻城十八日不克。十八日中不断有援军赶到,刘昌祚将他们一一击退。其中一次西夏名将仁多零丁带领数万兵来援,一名白马将军策马突前,刘昌祚大喊:“谁能杀他!?”郭成带领选锋营冲出,立即将其斩于马下!宋军争相发射神臂弓,刘昌祚也亲自出阵发弩,命中仁多零丁手臂,败退而去。刘昌祚把战利品分了一部分给环庆军,想调解与高遵裕的关系,但是高遵裕异常傲慢的拿钱来买战利品,泾原军一片哗然,几欲兵变,被刘昌祚制止。战争继续拖延,环庆军粮草已尽,刘昌祚又命从鸣沙州取出粮草供应环庆军,但高遵裕还是不领情。他命刘昌祚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具,结果能找到的树木都很细小,无法制作器具。高遵裕大怒,要斩刘昌祚,众人苦劝得免。刘昌祚在军前忧愤成疾,范仲淹之子范纯粹当时任转运判官,力劝高遵裕前往探视,终于改善了一点关系,但攻城始终没有进展。高遵裕急切之下,甚至对着城上喊道:“你们怎么还不投降!”西夏人肯定觉得他有病,答道:“你又打不下来,我们为什么要投降?”

这时西夏收缩防御的策略取得了成效,深入大漠的宋军后勤部队纷纷遭到袭击,而战兵进攻也无法缴获物资。李宪的熙河军在取得不错战绩后已经停止进军,种谔的鄜延军进抵盐州(今宁夏盐池)后遇到大雪,冻饿而死的士卒数万,被迫撤回,现在只剩下环庆、泾原两路军还在围攻灵州。虽然缴获“御仓”后军粮不缺,但是进入冬季,三十余万宋军却没有御寒的衣物和薪炭,甚至烧弓箭和旗杆取暖,已经非常困难。夏军在黄河上游修筑了七级大堤蓄水,此时仁多零丁决堤放水,河水奔涌进入宋军营寨。宋军筑堰挡水,但在寒冬的塞北,这么多水是挡不住的。泾原铃辖种诊向高遵裕进言现在已不可能攻克灵州,敌军决堤放水,再不走就要全部冻死。按宋军的纪律,无诏班师要被诛族,但此时高遵裕还是体现了大将风度,道:“以我一人换取两路生灵,还是值得。”于是宋军开始撤离灵州,之前很多干枯的河流现在都充满水,高遵裕命令将砲具砍断作桥梁。夏军趁机追杀,却见刘昌祚手提长剑,坐在水上,指挥泾原军抵挡追击的夏军,苦战数日保护其余部队撤到韦州。但是在进入韦州营寨时宋军还是秩序大乱,被夏军抓住机会痛击,死伤无数。

各路宋军在接到灵州败报后纷纷撤离,除了李宪一路有秩序的安全撤回兰州,其余各路其实都是自身后勤不继败退的,损失非常大。尤其是王中正的河东军军纪全无,十余万人拥塞在延州城下,一度形势非常危险。按理说这些都是逃兵当斩,而且现在作乱的危险很大,有人提议用督战的河东十二将把他们全部屠杀。但是沈括非常妥善的处理了这件事情,首先斩杀了率先带队逃离的种谔部将左班殿直刘归仁,并宣谕全军:士卒们都是远离故土,千里迢迢为国效忠,理应受到抚恤。士卒们无不感激,在他的指挥下很有秩序的撤回关内安置。之后沈括又派大将曲珍率军出塞,声东击西,击退西夏追兵,保护了全军的安全,不愧为最伟大的科学家。

回到朝廷,宋神宗懊悔的对孙固说:“如果当初听你的,不会有今天的大败。”辽帝国也遣使责备宋帝国侵略西夏的举动。高遵裕、刘昌祚、王中正、种谔被贬官处理,李宪则因战功被升官,董毡进封为武威郡王,除了刘昌祚有点冤枉外,功过还算比较分明。

关于元丰五路伐夏的评价,后人往往指出宋神宗听信种谔,轻敌冒进,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深入不毛之地,必将失败。宋军曾一度围攻灵州让西夏人绝望,但由于高遵裕的傲慢偏见,死里逃生,所以也有很多人认为高遵裕责任最大。至于宋军的损失,各种资料说法不一,反战派说死了几十万人,《西夏简史》说损失四十余万,这些数字都有夸大之嫌,现在很多人考证死伤共二十万的说法比较可信。五路伐夏的功亏一篑又被很多现代人当作“文弱”的证据,但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宋军深入沙漠作战,表现得非常英勇,攻占了兰、银、夏、宥等西夏重镇,击溃夏军精锐不可胜数,尤其是占据了西夏境内经济最发达的米脂地区,兵临灵州城下也是非常值得赞赏的壮举,最后因为后勤问题不败而退,着实令人扼腕。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黄如一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