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青婚姻的稳固性——有感于《我和太太》
2009年12月24日 10:00知青文艺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引言

《我和太太》中,领略了老吴夫妇相濡以沫、同舟共济30余载的感人情感。他俩的情感演绎有其自身的特点,但表现在他俩身上的情感在知青夫妇这一特殊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一特殊群体的每一对组合都能道出一段不为人知的感人的爱情故事。这在物欲横流、离婚率居高不下的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在为他们的情感感慨之余,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一群体的情感为何如此真切?这一群体的婚姻又为何如此稳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为此,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视角来解开它的谜团。揭开它的谜底。

一 大小环境作用说

就<知>而言,由于政治运动“十年文革”的缘故,四零、五零后所受的教育远不如七零、八零后;而就<德>而论,四零、五零后要远胜于七零、八零后。这完全得益于他们所处的大小环境——社会主义教育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从小学开始,他们就接受了社会主义倡导的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等价值观的熏陶。同时,踏上社会的第一步,他们又接受了大地般淳朴的“贫下中农”的言传身教。

无论是黑土地上的农民,还是红土地或黄土地上的农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_淳厚、朴实,他们如同他们脚下的土地,你为它们洒下多少汗水,它们就会为你结出多少果实。就是在这样的大小环境影响下形成了知青群体特有的恋爱观和婚姻观。这是知青婚姻关系稳固的最主要因素。

二 集体生活贡献说

一般而论,现代社会男女之间真正的情感发展轨迹:先是相互爱慕,即灵魂上的碰撞与互动。然后灵魂融洽到某个临界点,即所谓“水到渠成”,就自然而然地进入肉体上的碰撞。由于有了“肉体交流”的基础,两者的情感会发生“质”的飞跃。这一飞跃的完成,使两者灵魂进入合二为一的层面,即升华层面。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知青男女间情感发展的轨迹。

与城市青工相比,知青这一群体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由于这一特殊性,使知青个体没有隐私空间可言。他们之间,包括性格等精神层面是裸露的。正因为此,他们在确立恋爱关系之前,双方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他们之间的情感也真正经历了从“灵”至“肉”、又由“肉”向更高的“灵”攀登的全过程。像这样的结合避免了因相互了解上的盲点而产生的情感上的冲突。正因为有了这种没有受到“铜臭”侵蚀过的“环保式”情感,才为维系知青婚姻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这一点来看,特殊的集体生活功不可没。

三 徐娘半老色衰说

从生理上来看,女孩子自跨入16岁起,她的容颜就开始步入下降通道,跨过25岁这道坎的女性已经由“女孩”过渡到“女人”。日本也有这一世俗之说:将过了25岁的女性称作“伯母さん=阿姨”。“岁月不饶人”这一自然法则,谁也无法幸免。

由于历史原因,总体来说,知青这一群体步入婚姻殿堂都较晚。结婚后,女方为维持生计、追求小康,对内既要操持“相夫教子”等繁琐的家务,对外又要肩负“奔四化”的工作重任。当能从繁忙的家务琐事中脱出身、喘口气之时,生理上已经处于“徐娘半老”的状态。可想而知,半老徐娘即便有出墙之“心”,但毕竟已失去了出墙之“色”。这一客观事实说明了因女方的缘故而发生知青家庭婚变的几率几乎为零。这也是知青婚姻关系稳固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 秋后蚂蚱乏力说

知青中不乏优秀人才,但由于十年浩劫,使他们错过了人生精力最旺盛的一段时光。77年恢复高考后,不少知青中的佼佼者考入大学,也有些人通过自学或者夜大等途径进行了人生新的尝试。但是,这批人当大学毕业工作、生活安定下来之时,已经是人到中年。所以,在客观上,这一群体犹如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高,也跳不了多远。

而且,由于这一群体都有家室的拖累,所以是个“非风险偏好型”群体。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下海经商的极少。其实,家庭婚姻关系的波动犹如股价,当男女双方的某一方在金钱、地位等基本面发生变化时,往往会导致家庭婚姻关系的异动。而虽说知青的成长乏力、发展的空间有限,但他们犹如钢铁等传统产业那样,具有稳定的业绩,能给与投资者持续的回报。这就是知青婚姻关系稳固的另一个因素。

五 战友舆论监督说

知青返城之后,虽然大家各奔东西,但是大家仍然保持着联系、维系着原有的友情。这种联系尽管是松散型的,但是它却像一张庞大的舆论监督网,无形地监督着大家的言行,约束着大家过激的行为。

因为,历来中国人就有“好面子”这一习俗,这个“好”尤其表现在熟人面前。所以,这一群体的关系网多多少少起到了舆论监督作用。这一监督有助于知青婚姻关系的稳定。

六 结语

综上所述,知青婚姻的稳固是以上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这一案例中,我们也看到了社会主义倡导的价值观并没有过时,仍有其现实意义。同时,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年前提倡的晚婚也是家庭婚姻关系稳固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通过这一案例,也使我们认识到物质文明的提升并非必然带来精神文明的同步提升。特别是“道德教育”,它是个综合性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环节,那个环节也不能或缺。

当今社会,由于一味追求GDP的成长率,使生活节奏不断加速。在这快节奏下,催生了大量的快餐式食品、快餐式影视作品,甚至催生了快餐式情感生活。这就是离婚率居高不下的元凶。而知青夫妇的真情、知青夫妇离婚率之低正好与此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难道不值得今天的人们好好地反思吗?我深信社会学家从知青婚姻关系的实像中一定可以找到值得借鉴的东西。

最后,谨将此拙稿献给天下所有的知青夫妇,愿夕阳的余晖更金灿、更祥和。

2009-10-3中秋于浙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徐德明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