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星火》杂志:1956年中国合作化后的农民
2009年09月27日 10:09《世界博览》 】 【打印共有评论0

我们在和陈的对话中发现,农村很多当丈夫的都反对送孩子去托儿所。比如罗明(音译)。在妇女大会上,他的妻子说,丈夫不解决她的“解放”问题。村里妇女中的积极分子决定让罗明的朋友陈去开导他。

“用什么方法?”我们感兴趣地问道。

“我白天去他那里。那天正是午休,他刚从地里回来。”

“我跟他说:'你累了吧?罗明。从地里到家这么远走过来。你买辆自行车就好了,我丈夫就买了一辆。'”

“我正想着呢,”他说,“从哪能挣到钱买自行车?”

“那如果你们再生第三个孩子,这钱不是更难了吗?”

“是啊。”

“那你要是把孩子送去托儿所,情况不就好多了。送孩子到托儿所也能拿工分。剩下的事合作社全包了。”

“啊!你是为这个来的!要不说选你做妇联主席呢!”

“对啊,如果孩子送去托儿所,你的妻子还可以去工作。你不用让她挣很多。一天挣一分对合作社也是有价值的,你全家也会轻松很多……”

一开始,罗明想发火,但后来他开始听陈的话。陈连着几天去了他家。最后这个方法终于起到了作用。罗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么说,这幅招贴画也过时了?”我们问道。

“还不完全吧,”她笑着说,“村里的罗明还不止一个。但是我们妇联希望,这幅画能尽快拿下来。”

大家庭

“你还记得胆小鬼刘德明(音译)吗?”我们从陈家出来时,李从海微眯着眼睛,狡猾地问道。随即在我们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悲观腼腆的年轻男人的形象:他坐在我们面前,窘迫得手不知道往哪儿放。他是合作社最好的工人之一,但非常腼腆。所有的人都开他的玩笑。我们两年前的采访,最后的结果竟然是他逃走了。

“当然还记得!他现在在做什么?”

“前不久我们推选他当党员的候选人。”李从海严肃地说,他还告诉我们,这是刚刚发生的事。

在第一次基层会议上,刘德明第一个发言,讲自己的不足和优点。他的脸红了五次,才开始说。然后有人问他,是什么驱使他提交入党申请书的?

刘德明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回答说;“党为我做了很多,她也为所有人做了很多。我想为党付出全部。希望党能够变得更加强大。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入党的原因。”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巴洛维克 ◎尤丽/译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