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星火》杂志:1956年中国合作化后的农民
2009年09月27日 10:09《世界博览》 】 【打印共有评论0

仅仅两年

那个骑自行车的人全身都绑满了行李带,挎着大包小包。一只线手套伸出包外。从外面就能看到他装满工具的包里有什么:铜丝、白色绝缘带、开口钳、改锥、锤子……“这是白盆窑吗?”我刚到这里,就看到了一个人过来。

“跟我走吧,我是电工。”他说。

他一口气把话说完,还特别强调了最后一个词。他骑着自行车在前面飞奔,我们的汽车追着他跑。车快到白盆窑了,他接着说,这就到地儿了,还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到这里。

白盆窑以前是两个村子--白窑和盆窑。1953年12月,这两个村子都建起了合作社,后来两个合作社合并了,两个村子最终也合并成一个,这里就开始叫白盆窑了。

两年前,我们就来过这里。当时,合作社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改革、斗争地主、建立小型农民互助合作组,同时罢除了旧的土地所有者。生产互助组渐渐变成了过渡式的合作社,开始合并起来。到了1954年9月,我们就已经能看到高级的合作社--按劳分配收入。

我们当时遇到了一位高个子壮汉李从海(音译),他的照片就是在这里拍的,当时我们把他登在了《星火》杂志上。在那间宽大的土房里,我们听说了李从海关于合作社成败的故事。当时,我们把它用以下的数字记录了下来:

合作社中的农户260家;白盆窑的独立农户200家;解放后修建了36座房屋、1座学校;用合作社的收入购进了新的机器--2台抽水机,可以从井里打上水来灌溉农田,还有3台犁和除草机。

我们在村子里转了很久,这些数据也变得鲜活起来。新房子建好了三面墙,房顶微微倾斜,第四面墙用土砌了一半。上面的部分为了让房屋变得亮堂,糊上了干净的白纸。水泵的结构也不复杂,套上驴,让驴转着圈子走就能让水泵工作起来。在解放前期,所有的地方还都用着这种水泵,包括地主。

当时告别的时候,李从海这位村主任说:“五年以后你们再来,那时正是共和国建国十年的时候,估计你们就认不出白盆窑了。”

然而,总共才两年,我们来到中国就看到了满眼的幸福景象。我们重新来到了这里,来到了白盆窑……那位电工骑着自行车,用手指着:“这就是白盆窑。”他在小路上转了个弯。

对,就是这里,熟悉的山的轮廓,小树林,蝉在树上大声地鸣叫……等等,带路的不是弄错了吧,带我们去了别的地方?为什么田野上立着一排排电线杆?为什么那个离我们20米远的土制小亭子里,发动机在轰轰响着,胶皮管子从井里抽出水来引向田地。驴没了,路旁的电线杆下立着一块牌子:“注意有电!”此外,不知道谁在上面加了注释:“为关心过路人的安全而感到自豪。”

“没错,这就是白盆窑!”迎接我们的人说话了。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老熟人李从海。他端详了我们一会儿,认出我们了。我们高兴地握了握手,拍拍对方的肩。然后,这位主人开玩笑地说:“你们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我不是邀请你们五年以后再来吗!”

“忍不住了,李从海同志。”我们回答道。

当我们走进宽敞的大屋时,桌上摆着茶杯和普通的茶。白盆窑合作社确实已经不存在了,去年,它与邻近的四个乡的合作社合并到了一起,现在这里已经有2127家农户了。李从海在这个新的合作社里任党支部书记。

我们得到了一个从两年前开始记录的旧账本,并请李从海讲讲白盆窑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就在这些数字旁边,出现了新的数字。这是1956年记录上去的:

合作社的农户总共460家;个体无;两年中修建了40间房,5个供冬天种菜的温室;买了新的机器--7台电动水泵、两台汽油发动机、28只犁,其中两个还是双犁的。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巴洛维克 ◎尤丽/译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