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 初探韭山洞
2008年12月29日 14:23 】 【打印

1968年初冬,我们十年动乱期间首批下放农村的知识青年刚到农村时,农民看到城市来的许多年轻人都有新奇感,各级组织也很关心照顾,生活劳动上的事都有生产队帮助解决。第二年,情况都熟悉了,知识青年也多了,许多事都要靠自己来解决了,其中烧饭的柴禾缺乏就是一个很具体的事。好在我们村离凤阳山只有十来里,可以上山砍柴禾。初冬,近山的草都已被砍光了,要砍只能往远山去。通常的做法是找个山附近的人家住下,每天把砍好的草堆起来,最后再用车往回拉。

69年的冬天,我们三个知青点的5个知青结伴上山砍草,其中还有小黎小蔡两个女知青。我们带上生活和砍草的用具,有说有笑地上山了。在山边小村,借住在一个姓杨的单身青年农民家。他家有里外两间房,他把里屋和床铺让给两个女知青,外屋让给我们男知青打地铺,自己到其它人家住。锅灶也借给我们烧饭。姓杨的房东名字叫杨士全,是一个回乡的知青,他的父母都去世了社会政治关系也不好。他在大西北漂泊过,在砖窑厂摔过砖坯。他的笛子吹得好,歌也唱得好,但歌声中总带有凄凉。晚饭后我们听他吹笛子唱歌,在一起畅谈感叹世事前程,,一天砍柴的疲劳也都消除了。他告诉我们山里山外的一些有趣故事,其中说到有一个韭山洞,离我们的住地只有3里多路,洞中千变万化奥秘无穷,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里面伏过兵,新四军在凤阳山打游击时藏过伤员,愈发增添了我们的神秘感。我们都要求他带我们去探险钻洞,他说:"不好去啊!里面漆黑,不带马灯和手电筒照明,不带镐头开路,不用绳子互相拉着,根本无法进去、出来。神秘吸引着大家,于是,我们一边砍草一边做进洞探险的准备。

韭山,是凤阳山脉一个比较高比较大的山峰,位于定远和凤阳两县的交界处,。之所以取名韭山,是因为山坡上长满了野韭菜。我们每天在山的周围砍草,总希望早看到洞口是什么样子,但没有人指引总是找不到。在我们砍草结束那一天,杨士全终于答应带我们去韭山洞探险,大家都很兴奋。有几个没来砍草的知青也来了。上午8时,我们来到韭山的山半腰,眼前出现了一条山壑,顺山壑西行,越向前山壑越深,树越高,到了山脚下,前面是一块很大的石壁。杨士全指着山和沟壑交汇处说:"看,那就是韭山洞!"我们一看石壁,有一个状如石孔的似方似圆的洞,我们越发奇怪了,这么小的洞人怎么能够进去,又怎么能埋藏兵马呢!到了洞口,杨士全说:"都带好东西,我先进!"说着爬下身子,用手向前爬行。我们跟着他,一个接一个向里爬。爬行约有一丈,洞大了起来,可以蹲着身子前进,蹲身向前约莫又一丈,可以弯腰向前,弯腰又走几步,可以完全站起身来了。时值隆冬,洞中却温暖湿润如春。洞内雾蒙蒙的,脚下奇滑,每前进一步要用镐头在洞壁上刨一个印记踩住才能把住滑。我们每个人都紧紧拉着绳子,生怕滑倒或是掉队。"十八步楼梯到了,上楼小心!"杨士全说。洞中真有楼梯一般的台阶,上了楼梯,眼前豁然开朗,"好大啊!"我们感叹到。

"这是大礼堂,是当年朱元璋开大会的地方。" 杨士全说。

礼堂很大,马灯和手电的光都照不到边,但不算高,举手可以摸到顶部,湿漉漉的。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石钟乳倒垂而下。我捡起一个石块向远处扔出去,不久,洞顶传来唧唧飞翔的声音,接着响声越来越大,"石燕子来了,赶快蹲下!"我们刚蹲下,只感到无数的石燕子从头顶上飞过。一个个吓得毛骨悚然。

杨士全说:"石燕子就是蝙蝠,刚才摔石头惊动了他们,一只惊起一只,就都飞起来了,不会伤人的。"

从礼堂出来,我们又慢慢向前,忽然看到石壁下悬着几个池状的石头,"这是马槽,是徐达养马的槽子。徐达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在战斗中受了伤,人在洞中养伤,马在洞中吃草。"

"怎么可能呢!洞口那么小,马怎么能够进来?"

"朱元璋一个要饭的,怎么能当皇帝,有神仙保佑呢!别看洞口那么小,朱元璋的兵马来洞口就开大了,敌人来了洞口又变小了,"杨士全说:"群众是这么说的,也不知是真是假,在洞中我是说着好玩,出去我可不认帐。"

过了马槽,我们又慢慢向前,只感到像是行走在一个巨大的斜坡上,右手摸着的是又硬又滑的石壁,左边是深不见底的沟壑,只听到下面流水的声响。水到底有多深,水流到底有多大,流到什么地方去了,真是让人好奇。陡坡、深沟、奇滑、漆黑,滑倒也许就会掉入沟壑中,我们又害怕,又希望继续向前探索。可辛苦了领头的杨士全,他每前进一步,都要用镐头刨出印记,给自己和后面的人踏上。向前爬行了又有一百多来米,杨士全说:"大家停住,把灯一起对着前方!"当灯火齐聚的时候,面前是一片巨大的空旷地带,两边是形如山幔的洞壁,脚下怪石嶙峋,向前看去,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几座山峰,沿山是一条河流,抬头看,是一个巨大完整的天穹。

"噢!你在哪里?"

"我在洞中!"男知青不由自主的在洞中喊了起来,嗡嗡的声音传向远方。

我们都在惊叹,我们真是在洞中,还是在另一个世界?如是在洞中,头上不就是一座山,进来不就是小小的一个洞口?想不到洞内却是有山有水的另一个世界!

"再向前还有什么?"

杨士全说:"谁也没有走到底,谁也不知道洞有多长,民间的传说多呢!"

来前,我们几个男知青都曾立下誓言,一定要探到洞的尽头,谁也不准中途装孬,现在面对洞中的无穷奥秘,每行走一步又是那么艰难,谁也不敢再说大话了。杨士全说:"灯油已经用了不少,电池也快要没有电了,时间长了耗玩了油和电,摸不出去就麻烦了。"于是我们决定往回走。

回头路和来路一样难走,但毕竟已经走过一遍,还是比进来时快。快到洞口时,又是先弯腰,再蹲下慢慢前进。离洞口约有十来米时,前面出现一道刺眼的金光,我们赶快闭上眼,原来洞内洞外光差太大眼睛要有个适应的过程。我们都闭了一会眼睛,然后一个一个慢慢爬出洞,看看表已是12点多了。虽然是冬天,洞外却是温暖的阳光,和旭的微风,真是又一个世界啊!

从下放第三年开始,我们知青招工的招工,上学的上学,陆续离开了农村,离开了凤阳山。参加工作后我有了外出开会学习的机会,我游览了宜兴的张弓洞、善卷洞,江西彭泽的龙宫洞,游览了张家界的黄龙洞。这些洞千奇百怪,各具特点。尤其是黄龙洞,规模之大,洞内景观之奇绝真是难以想像。但每次参观岩洞都令我回忆起韭山仙人洞。九十年代初,韭山仙人洞被凤阳县开发成为旅游景点,号称江北第一洞,我又专程去看了开发后的韭山仙人洞。蜿蜒曲折的柏油路直通洞口,附近建起了许多山亭,再不像当年野树蒿草遮掩难寻。洞口开得很大,不要再爬进去。洞内灯火通明,到处都有石阶相通,再不用镐头和绳子防止摔倒。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在灯光的照耀下栩栩如生。导游小姐边引路边作介绍,再没有掉队和迷路的担心。当年在黑暗中令我们神往和恐惧的洞中溪流,变成了洞中开行游船的河流。来到码头,几条彩色的游船等候正在依次等候客人。船开行了。行船不用机器,不用船桨。开船的人用两手轮流在洞顶一推,船就轻快地向前了。坐在船上,我也举手摸摸湿漉漉的洞顶,只感坚硬而冰冷。手再向水中一伸,水凉澈透骨。噢!这就是当年只听到潺潺流水声的洞中暗河,现在成了开行游船的明诃。再不用担心滑掉下去,一切都变得方便了,一切也再没有当初那么神奇,没有那么令人向往。同伴中同甘共苦的知青,没有带我们探险给我们讲那么多有趣故事的杨士全。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开始我不多其解,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产生这种感觉这是和我初探韭山仙人洞相比较而产生的,我的记忆中始终忘不了的还是相隔四十年前的那次初探。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何本初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