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对袁崇焕的评价和明朝人相差多远?
2008年10月26日 16:38凤凰历史专稿 】 【打印

4)关于“大智大勇之说”

袁崇焕在当统帅期间的作为,被明末历史学家谈迁评价为“奇举”、“不道”、“自杀”……还评价他“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并没有大才,而他中了后金的诡计,更谈不上大智。

“袁氏便宜从事,天下闻之,诧为奇举,居亡何而郊原暴骨者如莽。袁氏身膺不道之罚,则杀岛帅适所以自杀也。才非周公,使骄且吝,又中建虏之诱,杀其所忌,能毋败乎!”[17]

另外,“宁锦大战”中袁崇焕自己都在奏折里承认,他在跟皇太极的谋略较量中,完全陷于被动。他欲联蒙古,后金就攻打蒙古;他希望朝鲜作为牵制,后金就迫使朝鲜议和;他想要耍点儿手段,争取一些时间把“三城”修好,后金就来搞破坏。每一招都非常狠毒,而且占尽先机,如今锦州若失守,那下一个被围困的就是宁远,宁远以后就是关门……虽然他这样说是为了让天启认识势态的严重性,但其实也是一种自我暴露。

从当时的战略层面来看,皇太极可谓占尽先机,这本身就说明袁崇焕在与其的较量中完全处于下风,他落得这样的结局何谈有“大智”?

巡抚辽东袁崇焕奏:“奴子妄心骄气,何所不逞。我欲合西虏而厚其与,彼即攻西虏而伐我之交。我藉鲜为牵,彼即攻鲜而空我之据。我藉款愚之乘间,亟修凌锦中左以扼其咽,彼则分犯鲜之兵而挠我之筑。著著皆狠而著著不后。若锦失,奴又必以困锦之兵困宁,与中右一路乘胜而下即及关门……”[18]

说到“大勇”,后金一包围锦州,袁崇焕马上就怯战,不敢援救锦州,在奏章中袁崇焕提出“责之赴战力所未能”,所以他“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远救”,他这样的说辞即是说他援救不了锦州。

“甲申辽东巡抚袁崇焕题:奴围锦州甚严,关外精兵尽在前锋,今为贼拦断两处,夷以累胜之势,而我积弱之余,十年以来站立不定者今仅能办一守字。责之赴战力所未能,且宁远四城为山海藩篱,若宁远不固则山海必震,此天下安危所系,故不敢撤四城之守卒而远救……”[19]

这样的说辞被后来称为“暮气难鼓”,就是没有勇气和胆略,试问,这样的人何谈“大勇”?

5)关于“岳飞、于谦之说”

岳飞、于谦都是以拒不议和著称的忠臣良将,岳飞甘愿赴死也决不支持议和,于谦更在皇帝都被俘虏的情况下依然整军力战,决不妥协求和。而在《满文老档》收录的袁崇焕书信中,他却自称与皇太极同心议和,天地可鉴,也就是所谓:“天之心即汗之心,亦即我之心也。汗若诚心,我岂可弄虚;汗若实心,我岂可作假。”

“今奉帝命巡边调兵之兵部尚书袁复汗陛下,遣来使观□复书二函还。今观赵登科复来之信,始如汗顺造福之善心。所谓人言足信,军机大事,外人何以得知者,唯汗扪心自问,乃以副天心耳!天之心即汗之心,亦即我之心也。汗若诚心,我岂可弄虚;汗若实心,我岂可作假。”[20]

另外,在《崇祯长编》的记载中还显示,袁崇焕与后金之间的议和,不仅是私下议和,而且遭到了兵部尚书王洽、内阁首辅钱龙锡的反对:

“主欵一事则崇焕频以书商之洽与龙锡,而洽与龙锡未尝许之也”[21]

可是袁崇焕却一意孤行,堪称“议和先锋”,他如此的作为岂能和岳飞、于谦比肩?

6)关于“中国脊梁之说”

在了解了与前“五说”相矛盾的内容以后,我等草根自然会有疑问。试想,如果袁崇焕的下列指控属实,那他如何能称得上是“中国脊梁”?

一个在军事谋略上“阳主战”、“阴主款”,纵敌入境胁迫君主媾和之人;

一个跟秦桧杀岳飞一样自毁长城之人;

一个伙同阉党分子巴结奸佞魏忠贤之人;

一个中了敌人诡计自取灭亡之人;

一个自称和敌人同心同德而背主议和之人;

总结:

首先,袁崇焕其人其事的争论由来已久,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也不是草根专门针对阎教授而提出的,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延续至今的历史疑案。

其次,以上许多说法虽然算得上有此一说,但事实是否果真如此,还需要进一步考证之后才能下断言,现在只是提出一些争议和质疑,便于让大家了解事情的概貌。

--------------------------------------------------------------------------------

[①]【阎崇年著《袁崇焕传》自序2】

[②]【阎崇年著《袁崇焕资料集录》(上)前言第1页】

[③]【阎崇年著《袁崇焕资料集录》(上)前言第1页】

[④]【阎崇年著《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⑤]【阎崇年著《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⑥]【阎崇年著《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⑦]【阎崇年著《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⑧]【阎崇年著《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⑨]【阎崇年著《明亡清兴六十年》(下)】

[⑩]【徐石麒于弘光年间(1645年明南京福王称帝后的政权)所上的反对与清议和奏疏】

[11]【《石匮书后集》之毛文龙列传】

[12]【《崇祯实录》卷二】

[13]【《明季北略》计六奇著】

[14]【《国榷》谈迁著】

[15]【《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1478页】

[16]【《明熹宗实录》卷八十三】

[17]【《国榷》谈迁著】

[18]【《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

[19]【《明熹宗实录》卷八十四】

[20]【《满文老档》天聪三年七月至十月第十七册】

[21]【《崇祯长编》卷三十八】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王者不臣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