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王纪言回忆《中国人今天说不》
2009年05月08日 12:17书摘 】 【打印已有评论0

核心提示:
1999年为了声讨美国轰炸我驻南斯拉夫使馆,我们在48小时多、不到64小时之内,在深圳做了“中国人今天说不”的晚会,晚会集中了我们的艺术家,集中了我们的主持人,主持人是两岸三地的,艺术家也是两岸三地的,把中国人的怒吼和中国人的声音发出来。我在现场的动员是这样的,声音没有了,再推上去,灯光灭了,再打亮,语句忘了,再想起来,我们是在做一个现场的声讨晚会,我们大家都是参与者,而不是表演者。我们做完节目的那一天夜里,也就是美国的白天,美国总统克林顿到中国驻美使馆留言簿上签了道歉的字,于是我们的阶段性任务和历史任务就完成了。在晚会现场,我们参加电视转播的一位主管,就是深圳影视的陆总陆志杰,已经说不出话来,声音全哑了。

口述人:王纪言

凤凰卫视执行副总裁 中文台台长

口述时间:2006年3月2日 3月12日

口述地点:凤凰影视(深圳)有限公司

北京凤凰会馆

假如他们不负责任录取了我,就会多了一个不合格的播音员,少了一个合格的做电视的人

记者:众所周知,凤凰卫视所有的人都称呼您“院长”,这个称呼因何而来?

王纪言:来凤凰卫视之前,我在北京广播学院,也就是今天的中国传媒大学当过十年的电视系主任和六年的副院长,“院长”的称呼由此而来。说起“广院”,大家都知道它被称为“中国广播电视人的黄埔军校”,在这里我曾经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求学和工作生涯。所以,对“院长”的称谓我挺喜欢,它既是二十多年学院经历的代名词,又有点“师长学长”的意味,就是解释起来要多用点口舌。

记者:您哪一年考入的广院?

王纪言:1974年。我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广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我的人生在那个充满了动荡和变数的年代因为一次不自觉的选择发生了改变,就是我报考了当时刚刚恢复招生的北京广播学院。

记者:那时您的身份是什么呢?

王纪言:我家乡是在内蒙古,当时我在农村当了四年农民以后,就到呼和浩特一个报社当记者,经历了“文革”和“上山下乡”的我们不论受过多大的痛苦和磨难,从来没有丧失过对未来的向往和信心,这是“老三届”的那代人非常宝贵的品格。在报社我是招聘进去的记者,主要跑农业新闻,当时在内蒙古当农业记者,到农村采访是很艰苦的,而那时候农业的情况和农村的状态也比较混乱。天气变化无常,风沙很大,我记得我们常常顶着大风骑着自行车采访,如果到较远的地方要先坐长途车到县城,然后再租自行车下乡,有一次采访一个场院的老人,我就睡在他的炕上,炕上没有被子,我就穿着老人丢给我的皮裤,吃的饭是拿羊油熬的糊糊。田头炕沿上的采访虽然艰苦,但我的基本的记者采访本领和基本的新闻职业训练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记者:什么时候萌生了报考广院的念头?

王纪言:报考广院完全是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这和当时的政策和体制有关系。那时候各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要到当地招生,这种招生体制是把某一个专业分给某一个单位,我所在的报社分的是播音专业,由于我在报社的工作比较出色,发了大量农村的稿子,大家推荐我去,我最想考的是和新闻报道有关的专业。但是只有播音专业可以报考,怎么办呢,我决定也要去试一下,于是我和另外一两个人,到内蒙古广播电台的播音室里试音,就是唱一首歌、朗诵一首诗、念一段新闻稿,好在当时的老播音员挺负责任的,认为我虽然声音很大,但是z、c、s和zh、ch、sh分不清,另外呢还有口音,所以他们没有同意录取我。假如他们不负责任录取了我,那么在后来北京广播学院的毕业生里,就会多了一个不合格的播音员,少了一个合格的做电视的人。在那种情况下,招生委员会突然发现,像播音这种有较强专业特色的人,应该在一个范围内选,而不要只在一个单位选,于是就把这个名额拿出来了,放到全市的范围里选,重新给报社调换了一个电视摄影专业名额,这样我就成了一个学电视的人。

人生的有些事情,有时是很偶然的,但是马克思曾说过:当你走向社会之前,实际上你的生活轨道,已经大约被确认了。偶然中其实蕴含有必然,结合我的这个人生转折点也可以说明其辩证道理:我几年间一直在新闻方向上努力做事,又经过一段社会锻炼,青年时期的职业经历与国家高考招生这个机会相遇并结合,这就是我进入广播学院学电视的一个偶然之中的必然。

当然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后期,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传媒业和电视业在高等教育中并不是那么火爆和时尚,考生主动在第一志愿里报传媒,特别是广播学院这样的学校不多,后来毕业的师弟、师妹里可能像我当年不自觉与电视结缘的人有一大批。

记者:当时广院毕业以后就留校直接当老师了吗?

王纪言:毕业之后,当时我也想到新闻机关去工作,比如到当时的北京电视台,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我还是想到第一线去,我认为在第一线可以接触火热的生活,但是我们那时候的招生是定向的,我来自内蒙古属定向招生,特别是内蒙古属于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学校向中央电视台也推荐了我,他们也愿意要,但是分配的人事部门不同意,就说我这样的学生,应该回到边疆去,回到少数民族地区去,但有一个例外,就是留下当老师。这样我就被留在学校了。

在传媒业教学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传播业的精通者。这是广院的传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王纪言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