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也萧何疑也萧何:萧何三释汉高祖之疑
2009年12月30日 17:43环球网读书频道 】 【打印共有评论0

列侯受封完毕,评定位次排行时,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七十余处创伤,南征北战,功劳最多,应该得头牌。”刘邦已经违拗群臣公议,给了萧何更多的封赏,这次有点不好意思再驳斥他们,但心里还是想把萧何排为第一。时任谒者的关内侯(只有封号没有食邑)鄂千秋敏感而准确地窥测到了圣心所向,觉得可以趁机讨好君相,决定搏一票。他力排众议大胆进言说:“大伙儿的议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都是错误的。曹参转战沙场,有攻城野战的勋劳,固然很了不起,但这只不过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军争斗达五年之久,常打败仗,军队丧失,士卒逃散,只身逃跑就有好几回。幸亏萧何总是及时从关中征召士卒补充军队,有好几次正当皇上万分危急的时候,萧何不等得到命令,就火速发来数万生力军救应。与楚军在荥阳相持的那几年,军中没有存粮,又是他想尽办法,用车、船将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使军队从来没有断绝过粮草补给,而这也正是楚军失败的关键所在。陛下虽然多次失去山东六国的地盘,而萧何一直确保关中,为陛下留好退路,永无后顾之忧;山东之地也失而复得,最后终于一统江山。这才是万世不朽的功勋!如今即使缺少百十号曹参这样的武夫,对我大汉王朝又有什么损失?就是得到他们,也不一定就能保全大汉天下。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于万世的功劳之上呢!依微臣看来,应该是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高祖笑咪咪地看着鄂千秋,宛如看着从自己肚子中溜出的一只可爱的蛔虫。他大声说:“嗯,说得很对。”无人再敢非议。曹参眼睛瞪着,胡子翘起,呼吸紧促,血压升高,却也无话可说。

于是确定萧何为第一号功臣,并且恩赐他“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这是极高的礼遇,后世只有霍光、王莽、梁冀、曹操等极少数权倾朝野的重臣才得到过这种赏赐。

刘邦意犹未尽。他说:“我听说推荐贤能的人应该获得重赏。萧何固然劳苦功高,经过鄂千秋的推荐就更为彰明较著了。”于是加封鄂千秋为安平侯,食邑2000户。当天,萧何的父子兄弟十余人都获得封赏,都有食邑。高祖又另外加封给萧何两千户,原因是当年刘亭长到咸阳服徭役时,萧何曾比别人多送给他两百文钱。这当然是因为刘邦念旧,但同时也未尝不是一种宣示和姿态:跟老子走,你肯定不会吃亏,老子对别人的点滴之恩都会牢记不忘并以涌泉相报,谁也输不掉曾经付出过的忠和爱。

三年以后,刘邦率军东进,在东垣一带围剿韩王信叛军残部。萧何则留在长安,负责处理日常朝政,并主持修建未央宫。前一年,长乐宫建成,萧何已经带着相府僚属从洛阳迁往长安办公。

未央宫是汉家宫殿中最为雄伟壮丽的建筑,设有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和太仓。高祖回来,见到宫阙异常壮伟,却发了脾气,指责丞相说:“天下苦战数年,动荡不安,成败还不好说。连老子御用的马车,滕公竟也无法找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将相们乘用牛车上朝的,更不止一个两个----这个你做相爷的不会不清楚。现在却花费这么大的力气修建如此华丽的宫室,你什么意思啊?”

辛苦一场等来的不是夸奖而是责备,萧何心里不免感到委屈。但他了解高祖的脾气,知道不能硬顶,便委婉解释道:“正因为天下尚未安定,才可以乘机修建宫殿。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天子以四海为家,没有壮丽的宫室不足以显示威严。陛下为天下惜财,当然也是圣者仁心,那就不让后来和后世的建筑超过它好了。”高祖这才露出笑容,回嗔作喜。

“俱往矣!”萧何苦笑着睁开了眼睛。他想:自己位极人臣,所得远过于所求。处高位握大权而兼享盛名,自古没有几个人能善始善终。总须持盈保泰,小心谨慎,方能保持晚节,泽被后世。

汉11年(公元前196年)7月,淮南王英布反叛,高祖亲自率军征讨,又多次派遣使者回来询问相国萧何在忙些什么。得到的回答是:“萧相国因为陛下亲征,留在长安处理朝政安抚百姓,一切如常。他还是跟从前一样,尽可能把自己的私财拿出来捐助军队。”刘邦听了,若有所思。

有个相府幕僚看出有点不对劲,就向萧何建言:“相国不久就会像淮阴侯一样,要遭受灭族之祸了!你功劳第一,位极人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难道还可以复加吗?你从最初进入关中,就深得民心,迄今已十余年,老百姓都亲附信任你。你忠君忧国,还在孜孜不倦地勤于政事。皇上之所以屡次询问你的情况,是害怕你威望过高,倾动朝野。现在,为自全计,相国不如多多地利用低价、赊欠等手法强行购买田地,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好让皇上安心。”萧何如受电击,依计行事。高祖得知后高兴地笑了。以前,名将王翦曾用同样的招数对付过秦王嬴政,效果良好。

汉高祖   萧何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