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普曼:收回罗斯福的剑
2008年12月08日 15:14国家历史 】 【打印

"我准备愉快地投罗斯福州长的票"

李普曼决定采用"今日与明日"作为他的新专栏的标题。他在1931年的9月8日发表了"今日与明日"系列专栏中的第一篇,在这篇专栏中,沃尔特·李普曼称,当前的这场危机不仅仅是商业萧条,还是现代史上的大动乱之一,"我们居然会相信,在如此险象环生的条件下,经济繁荣会持久不衰。现在回想起来,这真让人惊讶。"

他在自己影响力巨大的专栏中不断唤起人们对当前严峻形势的重新审视。1931年年末,他的专栏说,"今天我们懂得了,我们还没有缔造出和平,如果不费气力,我们便一事无成。……空话不能解救我们,奇迹不会发生,需要的只是智慧与清醒的勇气"。

但他并不总是使用这些给人感觉危机重重的话语,他也试图传达出一种乐观情绪,"对目前这种混乱局面的受害者来说,这是一个令人痛苦和辛酸的时刻。但对那些年轻人、对那些精神上自由的人来说,这不失为一个解放和充满机会的时刻。对他们来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们自己的精力、世界的富足、发明创造和技术的遗产、人类智慧的主要部分都会保存下来。他们不需要更多的东西。他们的道路会更宽阔。

不过李普曼知道,为整个国家筑起抵御混乱的大墙,最终仍然必须寄希望于某位极为出类拔萃的领导者。他为自己选择的道路并不是成为行动者。他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过:"政府并不是机械的东西,而是在各种势力之中曲伸周旋的一种事物……在一个相信分权制的总统退位以后的非常短的时间之后,广大选民会再次寻找一个能够聚敛权力的人,他会像使用一根大棍子那样,对那些曲伸周旋的少数人操纵自如……"

但是在当时,李普曼并不相信富兰克林·罗斯福正是这样一位人选。他对罗斯福的攻击提供了后来人们攻击他的把柄,他在自己专栏中说,"富兰克林·D·罗斯福的困境在于,他的头脑不很清醒,他的目标不明确,他采取的方法不是开门见山";罗斯福是"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对公共事务没有强有力的把握和没有坚定信念的人……充其量是个举止文雅的人。他不具有担任总统的任何重要品质,但却非常想当总统"。李普曼仍然保持着和胡佛总统定期吃饭的习惯,他同情这位总统,认为他过于不幸,才在自己的任期内遭遇如此大的灾难。

如果综合起来考察沃尔特·李普曼,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受尊敬的新闻从业者的立场,你马上会发现他总是摇摆不定。他的读者也跟随着李普曼的思想变化,就像一支庞大的军队随着主将的指挥迅速移动。李普曼也曾经戏谑地称自己和自己影响巨大的专栏,"一个手足失措的人临时做出的决断"。既然是临时做出的决断,等到有时间从容不迫地思考时,他就更有权力修正这些判断了。

1932年的10月,李普曼在一篇专栏中号召他的读者支持他曾经反对的罗斯福。他说自己发现罗斯福的能力被低估了,"他是可以令人惊奇地发展和成熟的",李普曼自己也准备"愉快地投罗斯福州长的票"。

明智之举:沃尔特·李普曼的反复

一旦决定了支持罗斯福,李普曼就开始动用自己的全部武器来让罗斯福免于攻击,并且得到美国人的认可。罗斯福在1933年8月4日就职那天,全美38个州的银行关了门,新总统说,他必须取得通常只有在战时才授予总统的大权。听到罗斯福就职演说的公众都表示支持,但是仍然有知识分子担心这个政府在集权化,甚至免不了像意大利那样法西斯化。可是令人吃惊的是李普曼站在了罗斯福一边,虽然李普曼很早之前就对所谓的民主和"幻影般的公众"发表过不太信任的言论,但李普曼的话甚至让罗斯福也大吃一惊。他过于渴望为美国寻觅一位坚强和有领导力的领袖,在同罗斯福共进午餐时,他对一直含糊其词的罗斯福说:"富兰克林,形势非常紧急,你可能没有任何选择,只好接受独裁权力。"他在紧接着的专栏中继续阐述这种观点,"我们所担心的危险并不是国会要赋予富兰克林·罗斯福过多的权力,而是国会拒绝授予他所需要的权力……一个民主国家在紧急情况下不能集中权力,它就会不可避免地陷于混乱状态之中,这只会给独裁者的崛起做好准备"。

毫不奇怪,李普曼支持罗斯福百日新政提出的全部方案。当罗斯福因为在一封电报中把稳定货币的建议称为一个以"似是而非的谬论为基础的绝对武断的权益之计",以及大肆谴责"对所谓的银行家的过时的崇拜"而让很多政治家和银行家大惊失色时,人们注意到,早在罗斯福发表这封电报之前,李普曼就在自己的专栏中鼓动罗斯福放弃金本位和稳定货币政策。

或真或假的自由主义者们,披上外衣的法西斯主义者们,都是罗斯福新政的反对者,他们指责罗斯福过于独断专行,新政政府过于强大和富于侵略性,是"地地道道的共产主义货色",李普曼对罗斯福的评价却是"我现在已经完完全全信服"。

只是如果认定李普曼从此成为罗斯福和他不断扩大的权力的新闻奴仆,这种想法又是错误的。和多疑狡黠的狐狸一样,李普曼也在不断根据他所接触到的信息和他面临的新的境况调整自己的观点。1935年7月,第二期新政改革计划开始时,罗斯福企图不经过国会听证和辩论强行通过财产税,这让李普曼大为恼火,尽管他曾经呼吁授予总统极大的权力。他开始想要讨还授予罗斯福的权力,"人民交给罗斯福先生一把尚方宝剑,以使他能够在一场特殊的战斗中率领他们。现在战斗业已结束,宝剑应该入鞘了"。

而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攻击更是让李普曼愤怒。第二次就职典礼之后不久,罗斯福要求国会允许他扩大最高法院的编制,增加新法官,以此来确保新政派在最高法院中的优势地位。李普曼指责罗斯福对最高法院的攻击是在"策划一场不流血的政变,这场政变是对宪法民主之生命中枢的致命打击"。

这时的沃尔特·李普曼又一次右转。在他1937年出版的书《良好社会》中,李普曼告诫人们要警惕集权主义,他似乎重新成为了《时代》杂志在1931年所称的"自由主义的摩西"。李普曼的文字却表明了他仍然在努力试图筑起一道"抵抗混乱的大墙",而且内心依然彷徨,"在我们这样的时代,社会与其存在的条件发生了抵触。不满情绪驱使一些人变成积极的暴力主义者,另外一些人则陷入禁欲主义和其他处世学说。在动荡的岁月里,有人向社会的桎梏发起猛攻,也有人躲进了修道院"。可是他是什么样的人呢?在内心深处,他渴望躲进修道院,在人类的智力范畴做更深的探寻;可是另外一种冲动却让他保持同现实的接触,通过专栏来发出声音,并且影响公众的判断,继续指挥他那支虽然看不到但却让人生畏的军队。很快,战争就会到来:在个人生活上,他会离婚,开始第二段婚姻;对于世界而言,那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  ■

延伸阅读

《大萧条的孩子们》

作者:(美)埃尔德

译者:田禾、马春华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02年04月

《胡佛回忆录》

(1929-1941)第三卷

作者:(美)赫伯特·胡佛

《光荣与梦想》

作者:(美)威廉·曼彻斯特

《大萧条:1929-1941年的美国》《大萧条与新政:历史纪实》

作者:(美)罗伯特·麦克艾文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李翔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