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热血青年的心声:“到黄埔去!”
2009年08月01日 16:47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到黄埔去”成为当时热血青年的心声

国民党“一大”确定要办黄埔军校的消息传出以后,全国有志青年热血沸腾。华夏男儿,无论东西南北,不分贫贱富贵,都喊出了相同的口号、一致的心声:“到黄埔去!”这个口号,不但震惊了全国青年,而且震惊了全世界。

1924年2月10日,筹委会将拟定的名额分配到各省区。因当时在军阀的铁蹄之下,不宜公开招生,故委托国民党“一大”代表代为招考。

这里说说何叔衡在湖南招生和毛泽东负责上海点的考生复试的故事。

国民党“一大”闭幕后,何叔衡一回到长沙,便按照毛泽东的革命军队是实现革命理论的先锋,多选派党团员和进步青年到军校学习,培养党的武装骨干的主张,立即通知本省党的基层组织,将推荐出来的党、团员或进步青年秘密送到长沙清水塘考选。当时的湖南在赵恒惕统治下,国民党和共产党的组织都不能公开存在,处于地下状态。因此黄埔军校第一期在湖南的招生工作,也是秘密进行的。说是报考,其实只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试述投考黄埔军校的志愿》,而数、理、化等科都没有考试。初试合格的,何叔衡给他们办了手续,发了路费,安排分散搭火车、轮船先去汉口,然后再坐轮船去上海毛泽东处复试。到了上海,毛泽东告知还要考数理化。湖南的学生国文成绩不错,但其它成绩却一般。毛泽东组织了上海点的复试,被录取的考生在毛泽东为他们办完相关事宜后,统一送往广州参加全国总复试。这是当时全国招考黄埔军校学生的一个缩影。

盛况空前的第一期开学典礼

1924年6月16日,来自全国的教官和学生,包括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共500余人,在黄埔岛上隆重举行了黄埔军校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

这天一大早,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乘江固舰从大本营出发,江汉舰随同护卫,7时40分抵达黄埔。稍作休息,孙中山就在教授部主任王柏龄、训练部主任李济深等人的陪同下巡视学校讲堂、学生宿舍和一些重要场所,并浏览了军校师生名册、教授计划,还与学生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座谈。

上午11时半,军校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集合操场,举行开学典礼。

大家依次向国民党党旗、黄埔军校校旗、校总理孙中山行三鞠躬礼。胡汉民宣读了总理训词。汪精卫代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读贺词。孙中山发表了热情洋溢、慷慨激昂的演说,他说,今天在这里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从今天起,把革命的事业重新来创造,要用这个学校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并向黄埔师生发出了“挽救中国危亡”的庄严号召。

晚7时,国民党中执委、广州市党部共同公宴了军校教职员工及全体学生。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林森及孙科、吴铁城、邓演达等亲自参加了宴会,祝贺军校创办成功。席间,校长蒋介石说了一番感谢和向学生提出希望的话语。宴会一直延续到皓月当空。

成立之初的黄埔军校,以孙中山为总理,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校本部之下分设政治、教练、教授、管理、军需、军医六部,戴传贤、李济深、王柏龄、林振雄、周骏彦、宋荣昌分任各部主任。共产党人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熊雄、聂荣臻等也在军校担任政治领导工作及其他工作。就当时条件而言,能够有如此规模,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军校得到了苏联帮助

苏联政府对孙中山办军校十分支持。1924年春,派遣捷列沙托夫、捷尔曼、波良克和契列帕诺夫等四人组成军事顾问小组来到中国。孙中山热诚地接待了他们,向他们表明了“在现今的革命斗争中,十分需要学习俄国人”,“如果今后在革命斗争中不学习俄国人,那么它肯定不会成功”的愿望。打算要按照苏联的军事制度组织革命军,在南方建立北伐战略基地。并恳切希望苏联顾问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黄埔军校师生。

革命要靠精神,但徒手不能打倒敌人。这是最浅显的道理。当时孙中山亲批了300支粤造七九毛瑟枪给黄埔军校,但兵工厂不以军校为重,仅仅给了30支,只能勉强给军校卫兵守卫用。恰在这时,苏联党和政府给黄埔军校补充了一些枪械。真是雪中送炭!听到这个消息,全校师生无不兴高采烈,欢欣鼓舞。说今后革命有家伙了,不愁了。有的甚至喜极而泣。这次苏联援助的枪械中,有长枪8000支,配有刺刀,全是俄国式的步枪,每枪还配有500发子弹;小手枪10支。看到这些晶亮的枪支,大家说,“革命有本钱了”。

“黄埔慈母”廖仲恺

初创时的黄埔,困难大极了。学生的服装只是一套灰布的衣服,没有袜子,赤着脚穿草鞋。住的房子更是简陋得很,当时只有一部分学生借住从前黄埔陆军小学的瓦房,其余就都住在临时用芦苇搭成的棚子里。最要命的是连一日三餐也难以为继,常常是吃了早餐不晓得晚餐,有了今天不知道明天。

这副后勤重担,廖仲恺偏偏主动扛着,毫无半点怨言。当蒋介石讲到困难情形与廖仲恺商量时,廖仲恺总是安慰他说:“你尽管专心去教育学生吧,经费的事我来办。”那时广东的财权和一切税收机关都把持在军阀杨希闵手里。而这班军阀,从骨子里头是反对黄埔军校的,根本不愿意看到军校的存在。张治中在《黄埔精神和国民革命》一书中说到,我们常常听到廖先生讲起筹款时种种酸辣,他几乎落下泪来。有时一天出去,四处奔跑,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还没得着一个子儿。他只好跑到一些军阀的公馆里去,这些军阀斜靠在烟榻上抽大烟,根本不予理睬,要等他们抽完烟后高兴时才能提及钱的事。而且只能说有紧急用途,根本不能说是黄埔军校的经费开支。每要一笔钱,廖先生的心里就要滴一次血。

廖仲恺的言行感动了所有军校同仁,无论是教职员工,还是青年学生,都把他看成黄埔慈母。“黄埔慈母”这一美誉,廖仲恺当之无愧!

随着孙中山逝世和廖仲恺遇刺身亡,军校大权完全落在了蒋介石和以他为头子的国民党右派手里。这以后军校与孙中山的办校宗旨和遗训就渐行渐远了,革命的黄埔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贺吉元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