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和约:不是和平 是二十年休战
2009年08月31日 17:05凤凰网历史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战后德国割让领土示意图)

惨绝人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英法美三个“民主”国家联合起来战胜了德国。美国作为新兴的一极踌躇满志地登上了世界权力舞台,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财政地位,开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整个世界和旧欧洲的列强,欧洲列强联合统治世界的体制开始崩溃。这一历史进程从一战结束开始,一直到二战结束才正式完成。二战的最终结局就是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出现,昔日统治世界的欧洲列强就此退出世界外交权力结构的中心舞台。

一战结束后,得益于德国的战败,法国在欧洲大陆重新获得了自普法战争失败以来梦寐以求的霸权。法国凭借着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地位主宰着欧洲大陆——它收复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且拥有德国萨尔煤矿的开采权,其丰富的煤铁资源极大地加强了法国的实力;它占领了德国的莱茵河左岸地区,莱茵河右岸50公里内的地区被划为非军事区;法国通过和比利时、波兰、捷克、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结成政治军事同盟,一方面对德国进行战略包围,一方面对新兴的苏维埃俄国进行“防疫”隔离。在两次大战期间,正是法国建立的这个安全体系,有效地保卫了欧洲的和平。

法国战后外交战略的如意算盘是依靠在战争期间确立的与英美两国的同盟关系,操纵新成立的国际联盟组织,组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安全网络,维持凡尔赛体系,确保法国在欧洲大陆的优越地位,压制德国的东山再起。可是历史仿佛换了一个主角,悲剧照样上演——法国要永久地压制德国,而德国如同普法战争后的法国一样,要收复失地,向宿敌报仇雪恨,于是法德矛盾继续成为欧洲大国外交的轴心,最终把整个欧洲和世界都带入了战争深渊。

另外两个战胜国英国和美国则另怀鬼胎。英美两国作为法国的盟国,虽然表面上不便于公开反对法国的欧洲霸权,但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一贯反对欧洲大陆上的单一霸权而不管这种霸权是何种性质,会导致何种结果。外交理念的高度一致,促使老盎格鲁帝国—英国和新盎格鲁帝国—美国在扶植德国,削弱法国的外交战略上达成了高度一致,不仅联合起来挫败了法国肢解德国的计划,而且极力扶植德国削弱法国,防止欧洲大陆被法国掌控。于是乎法国外交不得不在两条外交战线上作战,一方面要面对德国的东山再起,一方面要面对英美的刻意削弱。一战结束后,世界财富和权力的中心已经向美国倾斜,战前的英、法、德、西欧三强联合统治世界的体制变成了英美(在财政上)联合统治世界的体制。美英联合的力量是法国所不能抗拒的,因此法国外交注定将走向丧失独立性和主动权的道路,最终不得不推行一味追随英国的对德绥靖外交政策。法国的衰落,使得欧洲安全体系的支柱动摇,德国从此无法制约,最终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德国外交:卧薪尝胆,铤而走险

虽然推翻了专制好战的德国君主制度,但是民主制度在德国的建立并未如理想主义者一厢情愿认为的那样,能成为德国与西方的共识。在德国国内,由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凡尔赛和约》,德国魏玛共和国成了替罪羔羊,再加上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和战争赔款,民主政府成为人人唾弃的对象。

德国战败后,苏德两国因为共同的孤立处境而同病相怜。在1922年热那亚会议上,苏德两国为了打破外交上和经济上的孤立,1922年在热那亚会议上签订了“拉巴洛协定”。苏德互相接近,突破了西方大国对这两个“国际弃儿”的孤立和封锁,为两个国家的初步复兴打下了基础。

德国的真正复兴得益于美国垄断资本大举进入德国。由于一战后美国的资本极度过剩,便大量投入急需资金的德国。得益于美国资本的喂养,德国实力迅速恢复,并且再次超过英法。但是“成亦萧何,败亦萧何”,当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从美国首先爆发时,美国便大量从德国抽回资金,造成德国经济陷入总体危机。由于德国的殖民地被剥夺殆尽,不可能如同英法那样可以在殖民帝国的基础上组建排他性的经济集团,对外输出经济危机,德国面临着极为不利的经济态势。在这种回天乏术的态势下,德国垄断资产阶级便打算依靠希特勒和纳粹党的统治来拯救德国,走上了一条扩军备战,疯狂侵略的不归路。

作为一个依靠直觉、灵感与天赋驾驭群众运动和指导国家外交政策的领袖人物,希特勒其人观察力敏锐,在外交上时有神来之笔。希特勒看清了英法两国尤其是法国的色厉内荏,利用英美希望希特勒向东扩张与苏联火并的妄想,借口反共反苏在英法眼皮底下重整军备,满口的和平谎言进入莱茵兰,吞并奥地利,通过外交欺骗与讹诈便占领了捷克。希特勒以其赌徒心态在外交赌局中小胜数盘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梦想着要征服全世界,终于发动了一场不可收拾的全面战争,让德国几乎同全世界作战。针对希特勒的疯狂举动,德国军方的职业将领们是有深刻疑虑的。德国军方在二战前并未能如同一战前一样制定过如《施里芬计划》那样明确详细的作战计划。由于一战的失败,德国军方对再次发动欧洲大战心有余悸。但是希特勒以其初期的外交冒险成功而在国内威望大增,军方缺乏对抗他超人权威的自信,因此被迫跟随他进行了一场军事大冒险。

希特勒为了寻找侵略帮手,便联合了同为法西斯独裁统治的法西斯意大利。意大利曾经是是法国极力想要拉入欧洲安全体系的一个重要国家,因为墨索里尼反对德国吞并奥地利的野心,法国外长赖伐尔上台后便极力拉拢墨索里尼参加反德阵线。墨索里尼是一个狡猾的传统欧洲政客,他估计只要英法两国能够遏制德国,并能够在奥地利问题上助他一臂之力,他就对希特勒德国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但是前提条件是,英法不得干涉他在巴尔干和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的扩张政策。法国和英国作为国际联盟组织的领袖和操纵者,虽然一不要良心,二不要脸面,在墨索里尼征服阿比西尼亚的行动中尽量满足了墨索里尼的贪欲,但是其扭扭捏捏的作风还是令墨索里尼不快。眼见希特勒德国羽翼丰满,在欧洲大陆为所欲为而英法两大强国无所作为,权衡利弊,墨索里尼终于在贪婪和畏惧的双重感情下决定投入希特勒的怀抱。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