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所绘的琉球地图
2009年3月17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日本,与日本外相签署了将部分驻扎在冲绳的美军撤往关岛的协议,冲绳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冲绳不仅仅有着旖旎的风光和神秘身世,而且,这个位于日本本岛与台湾之间的岛屿,在历史上曾几易其名。它原本并不叫冲绳,而是有一个更为响亮更著名的国号--琉球。
数年前,徜徉在东京著名旧书街神保町的我,偶然购得一本昭和25年(即1950年)由东恩纳宽惇撰写的《概说冲縄史》。作者将冲绳史置于日本史框架中进行叙述,否定冲绳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独立的王朝国家。而且书中所谓冲绳初民来自日本,冲绳文化是以日本文化为主体的说法也是不可靠的。
事实上,自1429年之后,琉球就已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琉球的统一不仅比日本本岛的统一要早,而且在其鼎盛时期,琉球的国力也曾经比日本强盛,作为一个独立王国琉球的兴起、鼎盛和最终衰落,主要是中国明代海洋朝贡体系扩张和收缩的结果。
琉球王国的兴起
明朝成立之前,琉球本岛存在着三个分立的政权:位于琉球本岛的南部、中部和北部的南山政权、中山政权和北山政权。公元1368年明朝成立后,这三个政权分别向明朝提出了朝贡的要求。
所谓朝贡体系,是按照中国儒家的礼制,根据与中国关系的疏近,而确立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的基本体系。作为表现,朝贡的前提,是朝贡国必须获得中国的册封。同时在王权交替之际以及庆慰谢恩之机要去中国朝见,实际上,朝贡国因此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国给与的最惠国待遇,从而既可以从中国获得大量先进的商品和生产技术,同时也可以通过向中国出口以换取财富。
对于琉球本岛的三个政权先后提出的朝贡要求,明朝按照颁布岁表、授予印章、赐予官服等方式逐一完成了册封手续,到15世纪初期,已分别和“三山”建立了邦交。从此琉球成为了朝贡体系中的一员,进入了以明为核心的海洋贸易圈,而这是琉球兴起的根本契机。
明朝在与“三山”进行朝贡贸易的初期,主要获得用来制造火药的硫磺和用于陆地物资运输的马匹等军需物资,用于与流亡中的元朝后代“北元”之间的对峙。除此之外,自14世纪末以降,苏木、胡椒、乳香等东南亚的物产也出现在“三山”对明朝的朝贡物资中。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谢韫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