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走出困难的中国开始讨伐奇装异服
2009年09月11日 09:05凤凰卫视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凤凰卫视9月8日《腾飞中国》节目播出“腾飞中国:讨伐奇装异服”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主持人):1964年的中国已经走出了困难时期,人们摆脱了饥饿,经济建设也有了新的成就,不过在衣着方面,不管男女啊大多数人穿着的是蓝色、黑色、灰色的中山装和肥大的直筒裤。当时布料还是需要凭票购买的,每年每人供应的布料,还不够买或者是做一套正装。

无产阶级革命美学支配下的中国社会,时装或者标新立异的衣着被看成是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这是严重的政治问题。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不甘单调和沉闷的青年人总是存在的,像标新立异的大背头、小裤管,在1966年破“四旧”之前,它一直是在一部分城市青年人当中,顽强地或者说是艰难地流行着。

这一年有一条轰动一时的上海社会新闻,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方式的热烈议论,据《解放日报》报道,5月17日在南京西路高美服装店,一个顾客同营业员发生了争吵,争吵原因是女顾客要求,把一条灰色的华达呢裤子做成“小裤管”,在那个年代这属于典型的“奇装异服”,营业员拒绝了她的特殊要求,营业员说“社会主义商业不能制作有害社会风尚的商品”。

6月12日《解放日报》接着发表了《满足什么样的需要》的评论,评论说呢透过服装皮鞋等等,也可以看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种情趣,两种生活方式的激烈斗争,社会主义商业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担负起兴无灭资,推动社会移风易俗的光荣任务,报刊的口诛笔伐无疑是宣布了,一切与主流美学不符的社会趣味的死刑。

大张旗鼓的移风易俗在城市当中进行着,不仅指向了奇装异服,而且波及了商品装璜、广告、照相服务。10月对剥削阶级生活方式的讨伐,达到了顶点。《湖北日报》发表了方林的文章《相片服饰反映思想本质》,文章攻击那些照相的时候要戴上手表、戒指,拿着钱包的人,是在追求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指责60年代风靡一时的,穿着古装来照相的人,是在怀念旧时代旧制度,向往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方式。

《陕西日报》也发表文章,对一些具有“封建迷信色彩”和充满“资产阶级思想的商标和装璜”提出了指责,比如“金钱”胶鞋、“美人”面粉、“鸳鸯”等等“落后”的商标,《大众报》以(及)几位老理发师的发言,是痛斥“资产阶级老爷太太”的腐化和堕落,一些爱美女性的“道士发”、“披肩发”、“花瓣式”,男士的“探海式”、“大青背”等,都是被看作是旧社会的垃圾受到了痛斥,这些言论还算是温和的。但是已经是隐含了杀气,再过两年呢,文化大革命席卷全国,各种奇装异服就成为革命的对象。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