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探寻:从曾参杀人事件看谣言是如何产生的
2010年01月11日 16:29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作者何木风供稿)

孔子的高徒曾参有一段时间和母亲住在费地,此地有一人和曾参同名,某一日杀了人,被当场活捉。消息传开后,大家纷纷跑到曾参家探悉究竟。巧的是,曾参不在家。第一个来到曾家的人就神色异常,对曾母说,“你儿子在街上杀了人。”曾母正在织布,听了这话,表情平静,回道:“我儿子不会杀人的。”

来人皱眉而走,第二人又来,神色恐慌,说,“你儿子在街上杀了人,已经被捉住,可能要连累你。”曾母继续着手里的活,回道:“我的儿子是不会杀人的。”

不久,第三个人来到,大叫着,“你儿子在街上杀了人,官差正在审问他,家中还有什么人,你还不快点走!”

曾母停了手中的活,但还是毫无底气地回了一句:“我儿子不会杀人吧。”

第四个人来到,消息已经成了:“你儿子杀了人,官员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曾母想都不想,转身冲进屋,从后窗户跳出去逃跑了。

不过,曾母逃跑后不久,就得知了事实真相,回到家中,又安心织她的布去了。

这个故事明确记载在《战国策》中,后来演成一个成语叫“曾参杀人”,寓意为聪明的人应该根据确切的事实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

曾参是孔门子弟,提倡每个人一日之内都要三省己身,以品行端庄著称。曾母有“妇德”,对儿子信任有加,却在几次听到“曾参杀人”的谣言后逃跑,这足以说明谣言的可怕。曾母之所以会逃跑,是因为当时有“株连”法,一人犯法,家人同罪。所以,曾母必须要跑。

那么,曾母为什么会相信曾参杀人这一谣言呢?

如你所知,曾参品行端正,孝顺父母,按儒家思想,一个孝顺的儿子是不会做违法乱纪之事的(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可曾母居然不用分析的眼光看问题,最终真的就相信了曾参杀了人。

我们回到故事中,来看第一个传播谣言的人。他并没有故意造谣的心思,他可能的确听到了曾参杀人这一消息。但他并没有仔细去察看这个消息的可靠性,依他所有的知识(他知道有个人叫曾参)立即将这一消息传给了曾母。曾母不听,他又传递给第二个人。第二个传播者来到曾母面前,传播这一消息时,为了让曾母相信,他删减并强化了一件事:曾参已经被活捉。第三个传播者来的时候,消息再次被强化:官员正在审问。而第四个传播者带来的谣言却是经过再次删减与强化:官员正在来捉曾母的路上。

你可以知道,曾母为什么要相信了。首先,消息是被无数人传递来的,其次,消息越到最后,被强化的部分就越显得真实与紧迫。

制造谣言的人为了让人相信他所传递的信息不是谣言,会千方百计地用各种信息来说服对方,所以,传播者是谣言的维护者,他们很少持中立态度。就仿佛是一个人声泪俱下地劝你不要做傻事,你肯定会被其“真诚”所打动,而一旦这种人多起来,你的情绪就会被其同化,产生共鸣,由此,你会倾向于他的行为与言语。所以,这就是曾母为什么要相信谣言的根本原因。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谣言产生于何时,已无据可查。不过,我们可以从下面这个故事大抵得知端倪。

<< 上一页12下一页 >>
谣言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何木风   编辑: 王钻忠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