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之孙致信连战、马英九要求平反未果(图)
2006年12月12日 11:45南方都市报投票数: 顶一下
相关Tag


杨瀚,杨虎城的孙子。对祖父的尊崇,是他写作《杨虎城大传》
的动力,近年来,他致力于向国民党呼吁为祖父平反。

杨虎城

1893年11月生,陕西蒲城人。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任国民党第十七路军总指挥。1936年12月12日,他同东北军将领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蒋介石逼令离军“出国考察”。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即被长期监禁。1949年9月17日重庆解放前夕,在“中美合作所”被秘密杀害,时年56岁。

70年前的那场“西安事变”,70年前的那个杨虎城上将,在其孙子杨瀚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对祖父的尊崇,使杨瀚有了查阅史料为其作传的强烈冲动。11月6日,记者在北京见到他时,他手里刚刚拿到自己所著的《杨虎城大传》的样书。“我尽量站在大众的立场,客观评价他。”但杨瀚也承认,亲情对写作者的影响不可避免。

作为杨虎城的孙子,他关注外界对西安事变和他祖父的所有评价。1996年移居加拿大之后,他萌生了要国民党为杨虎城平反的念头。在他对国民党党史的有限阅读中,“还没有见到妖魔化杨虎城的描述”,但这并不意味着杨虎城获得了公正的评价。“这(杀害杨虎城等人)是蒋介石最大的伤疤。”杨瀚说,国民党对杨虎城长期采取“回避不提”的策略,“实际上是把他当作历史罪人看待。”

自2005年起,他开始有了实际的行动,国民党对他的要求也有所回应。为杨虎城平反的呼声,成为在“西安事变”七十周年之际最受舆论追捧的热门话题。

“化解仇恨”

谈起杨虎城被杀害事件,杨瀚喜欢强调他当时的身份——“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二级上将。”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时,他更常被提起的职务是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和十七路军总指挥。

杨虎城和张学良的合作,最初是因为国民党“剿共”的需要。但在与长征至陕北的红军经过几次交战之后,两人开始频繁与中共接触,并决定采取“兵谏”行动,扣押时在临潼县城南华清池内的国民党最高领袖蒋介石,“逼蒋抗日”。

中共参与了调解,“西安事变”最后得以和平解决,蒋介石做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头承诺,然后被释放。此后,国共开始合作抗日。但西安事变的两位发起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张学良被国民党幽禁,杨虎城也被迫出国。抗战后,回国的杨虎城被长期关押,1949年9月,国民党逃离大陆前夕,杨虎城在重庆被秘密杀害,同时遇难的还有子女及卫士、秘书共8人。

“此后杨虎城基本上从国民党的历史中消失了。”杨瀚说,在蒋氏父子(蒋介石和蒋经国)统治台湾时期,一个怪异的现象是,各种书籍和文章在谈到“西安事变”时,都尽量不出现杨虎城的名字。杨瀚认为,这是国民党不愿人们追问杨虎城的最终下落,要掩盖其被暗杀的事实。

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解禁”之后,情况有了改变。杨瀚说,杨虎城的名字开始逐渐在岛内为人所知,但国民党仍未对囚禁、杀害杨虎城等人的错误做法表态。

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使国共关系开始和解。这促使杨瀚决定给连战写一封信。他联想到此前发生的两件事——国民党为“二二八”事件道歉和为早年被杀的“中共地下党员”寻找尸骨——认为为杨虎城平反的时机已经来到。

杨瀚的举动并没有获得亲属们的赞同。杨虎城的长孙杨协在电话中对本报记者说,共产党对杨虎城已经有评价了,老百姓也认可他,国民党平不平反不重要。但杨瀚还是坚持自己的主张。“平反是一个形式。我是想推动历史的进步,化解仇恨。”杨瀚说,“杨虎城正好是这段历史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的被害案例在中国近代史上绝无仅有。”

« 前一页12345后一页 »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