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墓中的随葬品:“薄葬”得近似于寒碜
曹植墓中玉器
流连于曹植墓园内,除了三两村民的闲聊声,其他偶尔还有些麻雀之类的小鸟在枝头飞来飞去,使人顿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忧思。
曾经的藩王,曾经的风华,历经1700多年风雨,还留下些什么?或许从墓中文物可寻觅到这位东阿王当年的生活之一斑。
墓冢:“简葬”得近似寒碜
曹植墓原封土高约8米,直径约20米,在发掘时大部分已经遭到破坏。
据东阿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刘玉新说,当地村民靠山吃山,守着这座山,开采石头曾经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导致山的东麓已经几乎被“削”去一半。因此,当年发掘曹植墓无疑是一种抢救式发掘。
尽管如此,当从曹植墓中清理出土132件随葬品后,人们还是惊讶于曹植墓的“寒碜” ,“有点儿与墓主人的身份不相符。”
墓室分为甬道、主谥与后室,采取转式结构,墓壁采用三横一竖的砌法,墓壁与顶部分别涂抹着一层厚约0.5厘米的石灰面。甬道与主室、主室与后室之间各有一道门,全长11.4米,宽4.35米。
棺木放置于主室的中部,发掘时已经腐朽,但从痕迹上看,应该为单棺。
除了墓穴不够宏大气派外,随葬品也多为简陋之物。除少数的玉器和玛瑙外,两处的文物大都是比较粗糙的陶器,还有几件石器,比如石圭、石壁和花石球等。陶器则多为日常用品,如陶瓶、陶碗等。
这132件文物现有19件真品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其余连带这19件真品的仿制品一同归于东阿县,现藏于东阿县文管所和子建祠中。
据专家分析,这除了曹植生前生活潦倒之外,还跟曹操、曹丕父子当时提倡薄葬之风有关。
其《遗令》 中提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父王曹操倡薄葬之风,看来曹植墓中无奇珍异宝也情有可原。更何况,当时曹植不过是备受排挤的一个藩王而已。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郭静
编辑:
刘嵩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