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的功劳:旧报纸引领中央红军走向陕北
2006年10月24日 11:11北京青年报
相关Tag


1935年7月23日《大公报》有关陕北根据地的报道/王鹏供图

今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1935年9月18日,红军长征的先头部队到达甘肃南部的哈达铺(今陇南市宕昌县哈达铺镇),随后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也相继到达。在此,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了红军长征以陕北为“落脚点”等事项。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红军长征要在陕北落脚呢?

◆旧闻新知

■当事人回忆:“我当时哪里知道红军去陕北与我拿来的报纸有关系”

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在他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说:“红军先头部队攻占哈达铺时,果断地拿下了邮局。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国民党报纸,毛泽东和他的指挥官兴致勃勃,一口气读完了这些报纸。”“这个有关去向的重大问题终于获得了解决。”

红军战士陈诗林回忆:“1935年9月下旬的一天,周副主席(周恩来)对邓大姐(邓颖超)说:‘我翻雪山过草地到了哈达铺,这些日子对外面的情况一点不了解,像个睁眼瞎。’他看看我说:‘陈诗林小老表,现在你没啥事,出去找些报纸来。’我听了立即走出四合院,一上街就碰上了汀州红军卫生军校的同学欧阳懿、陈志芳、谢登鸿。”“我们四人吃完饭,一起来到街北面红军卫生队驻扎的伪镇公所,看见堆着一大堆国民党的报纸。我们找出几张《大公报》。报纸上有关内容大致是:‘共军从商城到麻城,翻越天谷山进入陕西的柴家关、陕南黑山街。打秦岭、逼近西安,向北逃窜,进入陕北匪区。’我把这几张报纸交给周副主席……我当时哪里知道红军去陕北与我拿来的报纸有关系。”(见1996年10月4日《南方周末》第一版)

据马文瑞、贺晋年、王世泰、吴岱峰回忆:“1935年9月21日,毛主席在甘肃哈达铺缴获敌人的天津《大公报》上得知:‘全陕北23县几无一县不赤化’,‘陕北赤化人民70万,编为赤卫军者20万’,‘匪军长刘志丹辖3师,枪有万余’。这些已经过时的消息,引起了毛主席的极大重视,他还多次找参加长征的原陕西地下党省委委员贾拓夫询问陕北的情况。”(见1996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第十版)

红军战士刘英回忆:“1935年9月,红军长征到达甘肃的哈达铺,在当地邮局得到不少报纸,主要是七八月间的天津《大公报》。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博古等人翻阅这些报纸,得知陕北有苏区根据地、省红军、省游击队的消息……长征以来,中央一直想找到一个落脚点,创立新的根据地。开头想到湖南西部,没有成功。后来想跟二、六军团会合,又遭到重大挫折。黎平会议曾决定以黔北为中心,建立根据地,遵义会议根据当时的情况又予改变,有在川西发展的设想,在懋功与四方面军会合,跟张国焘争论,就是坚持北上向东,想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现在得知陕北有一块红军的根据地,很自然,就决定到陕北落脚了……”(见1993年3月29日《新闻出版报》)

聂荣臻是这样回忆的:“(1935年)9月19日我和林彪随二师部队进驻哈达铺。在这里我们得到了一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其中载有一条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的消息。我说,赶紧派骑兵通讯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见1983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聂荣臻回忆录》)

中央红军在人烟稀少的川西北地区转战4个月,几乎完全与外界隔绝,所以在部队向哈达铺开进前,毛泽东特意交代侦察连注意搜集报纸、杂志。1935年10月22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讲话记录,明确指出:“榜罗镇会议(由常委同志参加)改变了俄界会议的决定。因为那时得到新的材料,知道陕北有这样大的苏区与红军,所以改变决定,在陕北保卫与扩大苏区。”(见《毛泽东年谱》上卷)这里毛泽东所说“得到新的材料”,也应该是在当地看到的一些报纸。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王鹏   编辑: hunan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