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光美女儿王晴忆同老一辈革命家接触
2006年10月17日 14:47
相关Tag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王晴在上海拍的照片

这是一次崇高却令人遗憾的授予:1999年年底,时任国内贸易部科技司司长的王晴博士,收到国际星座局的一份证书和星座手册,手册的星座图上,蛇夫星座编号为RA17H37M17S-D5‘39’的星,从当年11月25日开始,清晰地注上了王晴的名字。然而在此几天前,她却由于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失去了知觉,至今不省人事。如果不是记者此前一次偶然的造访,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的王晴的所有经历,将和那个星座一样,融入浩淼太空。正是她特殊的经历使记者深信,如果有苏醒的那一天,她对这份荣誉最满意的,是国际星座局工作人员来信中的那句话:“我们用ORWANGQINGOFCHINA命名星座,相信王博士一定很高兴她的名字与她热爱的国家连在一起。”

是的,她鲜为人知的出身及由此带给她大起大落的幸运和磨难,她以改名换姓为代价追求的自我奉献,都与生俱来地和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她的一个研究课题

指导老师、美国国会议员卡特教授说,这是学校唯一一篇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论文。

许多老北京人也许会记得,1987年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用塑料袋包装起来的豆浆,原汁原味,既免去了到店铺里锅盛勺舀的麻烦,又卫生快捷,着实让家家户户惊喜了一把。但是谁也不会知道,它是留美学生王晴的博士论文带来的,而北京市第一条豆浆生产线从此成为中国传统食品走上工业化生产道路的开端。

也许是做过酱菜的缘故,北京知青王晴回城后被安排到食品研究所工作。靠着在艰苦岁月里自学过高等数学、基础英语的底子,她以高分争取到了公派留学的机会,当时她已经31岁。

国家规定她在5年里拿到学士学位,可1986年,她作为“文化大革命”后第一个学成回国的博士,已经拿到4个学位:家政系食品专业学士、食品营养科学硕士、食品营养硕士、营养教育博士。

谈到留美学业,当年的王晴流露出一种轻松:“美国教育自主性强,实行学分制,有的学科还可以选修,就给突击学位创造了许多机会。别人一学期拿12个学分,我拿24个。选修课我就选社会学里的马列主义,美国人觉得难极了,我很容易就考个大高分。”

即使这样的速度,她的主课基础仍然非常扎实,学位资格考试时,得分在系里名列前茅,有一道题,全系连续5年的考试中,只有王晴一人完全答对。

1985年,王晴假期回国探亲,对国内的变化十分吃惊,农贸市场里鲜活食品应有尽有,商场里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几年前还是计划供应的种种票证早已取消。已经被选举当上副省长的弟弟刘源,谈起基层的发展情况更使她感慨万分。一种从小就植根于心底的东西使她产生深深的自责:我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做了什么?

于是,在美国求学的最后一年里,朋友们都感到王晴的明显变化,最爱争论国情、发展方略的王晴不爱说话了,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图书馆、实验室。

几年后,在国内,她才谈起这一段的心态:“中国应该走哪条路?中国的事情应该怎么办?1985年我回国一趟后,就坚定地认为,我再也没有权说中国该怎么样,中国的变化里许多人有份,却没有我的一份。同龄人中,特别是同样家庭出身的人当中,我认为自己是幸运者,还在国外读了博士,缺少的是贡献,我决定把自己一直构想的东西尽快变成现实。”

一般人认为,在中国讨论“吃”是吃饱饭的问题,谈营养为时过早。认识王晴和她所学的专业后才知道,营养学是研究在现有条件下,怎样吃更加合理、科学。食品科学供应体系,从农业生产到流通、加工,最后到饭桌上,牵涉到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历史等,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王晴从到食品研究所工作开始,就对我国的饮食习惯、结构、供应体系进行了研究。她认为,一个民族,特别是中华民族,其他的习惯可以改变,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肠胃却最难改变,而且,中国人平均寿命较长,也说明我们的饮食结构比较科学。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与其改造人,不如改造食品。

怎样使传统食品工业化生产,成了她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她以此命名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并且决定从豆浆入手付诸实践。

在美国的最后一年里,王晴做完了自己设想的全部前期工作,回国后,就直接进了豆制品厂,研究生产线。

“那些日子里,王晴是我们家回来最晚的人,一般到晚上十一二点是常事。生孩子在医院里还找人说工作,休息一个月就又上班了。”家里的老赵阿姨半是心疼半是埋怨。

1987年,北京第一条工业化豆浆生产线投产了,袋装浓鲜豆浆一上市就成抢手货。与此同时,王晴的博士论文在美国顺利通过,指导老师、美国国会议员卡特教授说,这是学校唯一一篇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论文。

论文产生国际反响

卡特教授才知道自己学生的身世,他感叹道:“我现在真正了解王晴的学习动力来自哪里。”

粮食供求问题是地球人最基本也是最大的问题,这个注定要永远与人类相伴的大课题在诺贝尔奖中没有奖项。上世纪90年代世界最大的食品公司美国通用食品公司,通过有关国际组织设立了世界食品大奖,将每年20万美元的奖金授给世界上对副食品供应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或政治家,这个奖项在设立后首次与中国结缘,1993年授给了当时的商业部长何康,许多代表国际水平的食品、粮食项目从此与中国有了关联。

“我们参加遴选工作的人员,最感遗憾的是开始几年没有中国候选人,王晴博士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我们看到并了解世界人口最大的国家,怎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并正在努力实现科学供应,最终促成了奖项的归属。”参与颁奖工作的美籍华人顾女士至今对王晴怀有敬佩之心。

曾经担任食品研究所所长、国内贸易部科技司司长的王晴,始终把基点放在中国国情,眼光标准定在国际水准。

在食品所,她完成国内第一家科研机构综合改革,到科技司后,提出以科技手段促进商业流通企业发展。在她亲手起草的有关报告中,连锁化经营、集团化管理、大型百货、超市、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这些字眼第一次跃入国内商界人士的眼帘,要知道,当时作为中国商业标志的王府井百货大楼,顾客们还在隔着柜台购物,服务员用算盘算账。

为了制定出更为实际,也为了让更多的管理者了解现代商业,王晴在不到两年时间里,跑遍了中国的所有省份,使商业自动化技术集成及综合示范工程列入国家项目,受到国务院重视,科技司成为建国以来国务院办公会直接听取工作汇报的第一个部门。

王晴把这个期间的思考写成论文,在国际产生极大反响,有名的亚太零售商会议起初邀请她作为列席代表,她流利的英语发言引起反响,大会破例邀请她作专题演讲并回答代表提问,使中国商业改革受到关注,在下届会议上,中国第一次成为正式代表。

为此,《纽约时报》的记者专门采访了王晴。随后,王晴的指导老师卡特教授才知道自己学生的身世,他感叹道:“我现在真正了解王晴的学习动力来自哪里。“

她曾是个幸运的孩子

“主席最爱逗小孩,一见到我们,就用手指做一字、圆形和人字状,说这是平平、源源、亭亭。”

阳光灿烂的沙滩,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身着泳衣,撑着小花伞依偎在周总理身边。为人们所熟悉的周总理那充满魅力的微笑,此时平添了几分慈祥和爱意——1993年挂历中这幅放大的照片上的女孩,就是童年的王晴,父母给她起的名字叫刘平平。

她的确是一个幸运的孩子。她的母亲王光美与刘少奇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结合不久,就在全国解放的喜庆锣鼓声中来到当时还叫北平的共和国首都。于是,1949年5月13日她出生时,就有了一个颇具纪念意义的名字——平平。

诞生了平平的这个家族,非同寻常之处不仅仅在于她的父母。她的外祖父曾任北洋政府商工部部长,是平滦、安源煤矿的创建者,在早期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有一席之地。外祖母董洁茹是天津市第一代女大学生,被邓颖超尊称为“学姐”。几个舅舅也对中国革命有过特殊贡献。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平平生下来就由外祖母照看,又在外祖母捐出家产宅院办的“洁茹幼儿园”长大,小学就读的学校是妈妈舅舅们上过学的实验二小。这一切除了小学,其他都不是刻意安排,而实验二小是一所极普通的小学。

留在平平记忆里的童年唯一的特殊,是和中国第一代革命家的接触。

平平曾两次和父母一起上庐山开会,平时也有许多机会见到普通人仰而敬之的领袖,在平平眼里,他们都是亲切随和的叔叔伯伯。

“主席最爱逗小孩,一见到我们,就用手指做一字、圆形和人字状,说这是平平、源源、亭亭。”和主席一起看京剧《铁弓缘》,武打中关肃霜把枪踢给了对方,平平天真地说:“怎么把武器送给了敌人?”主席连连称赞:“有阶级斗争观点,将来可以当中国的女总理。”当时的彭真市长见到平平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改名,叫京京!”因为北平改为北京了……

如果要解释领袖们在孩子面前流露出的这种普通人的爱心和天性对平平的影响,有一种现象很有意思:品学兼优的平平从幼儿园小班到“文化大革命”前,一直是“官”,先后当过班长、中队长、大队长甚至宿舍里的舍长。

改名换姓的女博士

“我十分感谢父母给了我良好的智商、健壮的体魄和最好的家庭教育。”

“我十分感谢父母给了我良好的智商、健壮的体魄和最好的家庭教育,却不知什么时候能摆脱父母巨大的阴影。往往是我早已忘了我是谁,投入地去生活,去工作,去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心甘情愿付出自己的代价。最后成功时,总有人突然恍然大悟,哦,她是谁谁谁的孩子!”

于是,她在留学美国时,改名叫王晴,于是她有这样的感受,在美国,让自己感到“需要适应”的不是语言,而是观念。“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原来是在一种约束中长大。而在这个国度里,没有人告诉你对错,所有的人都充满自信,是非观念永远是批判的。第一次考试,我得了98分,老师夸奖我,我本能地回答说不好,别人觉得很奇怪。下一次,我知道了,马上毫不谦虚地说是的,我考得不错。时间长了,我便从中体会到这种文化的幸福,那就是让你处处感到自我的存在,感到这种存在的社会意义和生命价值。而这些,是我在国内多少年不曾体验,或者是我这种家庭的人体验不到的。”

这种感觉还来自王晴在美国一直“自我”的生活。为了解决学习和生活费用,她在农村学会的编织技术派上了用场。起初,她给别人搞加工,对方要求每件毛衣的花色都不能相同,王晴总能在最短的时间设计出来,按时交活,于是老板主动帮助她开办二级公司,让王晴组织更多的学生一起干。那些日子,王晴租住的小屋里总是挤满中国学生,她耐心地把最简单的图案编织方法教给大家,自己留下最难的,大书包里装着棒针、毛线,一边看书一边编织是王晴的“绝活”……

结束本文的时候,多想告诉叫做王晴的平平,也许,你今生都别无选择,但是,和公平最后属于你的父母一样,祖国已经同样把一切给予他们的儿女。而今,你太累了,生活在你脑海中留下的痕迹太重太深,但愿这次长久的休息能够抹去你身上所有的伤痕,我们期待着。(高级记者刘先琴文图)

《光明日报》



   编辑: 许志勇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