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正文 |
|
新华网乌兰巴托9月30日电(记者郝利锋)中国与蒙古国联合考古队30日宣布,该考古队2006年在蒙古国后杭爱省浩吞特县进行的考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考古队通过对一个四方形遗址的发掘,证实该地区存在回鹘时期的贵族墓葬群。
据了解,蒙古国后杭爱省浩吞特县位于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鄂尔浑峡谷,这里有回鹘时期的皇城遗址,距此皇城遗址5公里至7公里处,共有28处四方形遗址,它们的具体特征一般是中间为夯筑或砖石砌的圆形或方形台基,外围夯土矮墙,正方向开小门。
关于此类遗址,国内外文化考古研究机构一直未进行过专门发掘,蒙古国学术界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祭祀遗址,另一些人则认为是墓葬。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代表中国参加中蒙随合考古发掘项目,该研究所副所长陈永志在乌兰巴托对记者说,中蒙联合考古队就是选择了28处四方形遗址中的两处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一处已经发掘结束。
他说,通过发掘研究证实,这些都是古墓群,这种古墓有着较为明显而又复杂的特征:一紧挨回鹘时期的皇城遗址;二是集中分布于背山面水的山谷,有着统一的茔地;三是墓茔结构基本上相似,都由围墙、祭台、墓葬三部分组成;四是墓葬本体呈砖砌穹庐顶式,由墓圹、墓室、甬道和墓道四部分组成。从中出土的陶瓦显现出明显的回鹘民族特性,而从墓葬的形制和规模来看,可以初步认定是回鹘贵族或者可汗的陵墓群。
陈永志介绍说,这次考古意义重大,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蒙古国,这种四方形的遗址都是一个全新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这是第一次在蒙古高原发现回鹘时期的墓葬群,为深入研究蒙古高原古回鹘社会时期的丧葬制度、民族风俗以及与中国唐朝的联系提供了一批鲜活的实物资料,古墓采用的穹庐顶式结构表明回鹘民族与中国唐朝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据了解,中蒙联合考古队将于明年继续进行另一个墓穴的发掘工作。
中国与蒙古国从2005年开始在考古方面进行合作,并在2005年完成了对蒙古国的文化遗存的调查工作。根据合作协议,中蒙将进行5年至10年的合作。这次中蒙联手进行考古,对于正确破解蒙古高原游牧民族文化的种种谜团具有重要作用。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