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袁纯清胡春华 当年北大毕业生今崛起(图)
2008年04月22日 08:07中国网 】 【打印
相关标签: [中共] [胡春华] [李克强] [北大]

蒋南翔还倡导“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政策,要求清华人认识“我们的事业是集体主义的事业,任何工作都要靠同志间的团结与密切合作”。每次留毕业赠言,“谦虚谨慎,注意合作”是他必写的内容。

事实证明,在这样的校训指引下,清华人长于实干、为人谦和、有合作精神,适合担任社会管理者角色。曾在北大和清华两校任教的赵晓力对此颇有体会。

赵晓力表示,在清华下去搞法律援助,订票之类的事,学生分工明确、井井有条,老师扛着脑袋跟着学生走就行。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徐湘林认为,改革开放后,处在工业化进程的社会急需工科人才,储备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清华正好能满足这一需求。再加上清华人在学校所受的训练,较易获得用人机构的好感。

北大传统与官场共性

“红楼飞雪,一时英杰,先哲曾书写,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忆昔长别,阳关千叠,狂歌曾竞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约。我们今天东风桃李,用青春完成作业;我们明天巨木成林,让中华震惊世界。”

这是北大早年校歌《燕园情》中的一段,“浪漫气质、自由情怀、高远志向”充溢其中。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当年倡导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至今还被称作北大精神的一部分,追求“自由民主”也一直为老北大人所津津乐道。

尽管建国后,这样的风气一度丧失,而改革开放以后,相比其他大学,北大的传统依然顽强。亦有观点认为,北大毕业生理想主义成分稍重,很多北大毕业生个性张扬。

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视野开阔、能适应社会多元化的进程,但和官场稳重务实的气质有较大差异。从北大毕业10年的中文系学生林宏(化名)说,他有几位进入政界的同学,至今还只是科级干部。

事实上,北大也正在改变和政治“保持距离”的传统,越来越多的官员愿意到北大接受培训,并取得北大的学位,北大似乎也愿意接受他们。如徐湘林供职的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对官员的吸引即很强烈。

 

相关阅读:

最年轻省长胡春华:当年以文科状元上北大(图)

曾庆红母亲回忆: 曾山与曾家的七个子女

习近平与彭丽媛 名门之后娶少将歌唱家

秘书回忆习仲勋: 生活简朴家教严格

副总理之子被"调包" 杨尚昆惊呼"搞错了"(图)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凤凰图片08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