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标签: | [毛泽东] |
核心提示:毛岸英见到父亲后,说觉得人还挺不错。毛泽东一听笑了,说:“不漂亮、不聪明你也不会动心,这一条我理解。可是,见了漂亮的就动心,这一条我就不敢理解你了。”
毛泽东、毛岸英在北京开始新生活
毛岸英和妻子刘思齐
毛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波,1924年到上海,1925年回韶山,1926年去广州。之后,又赴长沙,奔武汉,直到大革命失败,毛泽东开完“八七”紧急会议,才秘密把妻子杨开慧、保姆陈玉英(人称孙嫂)和岸英三兄弟送到岳父家———板仓杨宅。毛泽东曾十分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些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为了组织秋收起义,毛泽东又远离亲人了。此后,整整三年,毛岸英在妈妈的身边读书、成长。
1930年11月,杨开慧就义后,经熟人出面说情、作保,毛岸英被释放。鉴于毛泽东的三个孩子所处的危险境况,中共党组织将他们转移到上海。
当时,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和夫人钱希钧在上海搞地下工作,他们亲自把三个孩子安排到上海大同幼稚园,这是中共地下党领导的中国互济会办的。1931年4月,因上海地下党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大同幼稚园被解散,毛岸英兄弟暂时寄养在董健吾家。后因白色恐怖严重,董健吾又去武汉工作,毛岸英兄弟生活无着落,开始流浪街头。老三毛岸龙在几次迁移中病死(亦说失踪)。
毛岸英、毛岸青曾在烧饼铺当学徒,挨打挨骂,受尽折磨。逃出店铺后,两人靠卖报纸、拾破烂、拣烟头、帮助推人力车来维持生活。
1936年,上海地下党找到了岸英和岸青,后由张学良介绍,乘东北义勇军司令李杜将军去西欧考察的机会,带岸英、岸青和董健吾的儿子董寿琪一同出国。
毛泽东频繁的家信
1937年初,岸英、岸青来到莫斯科,先后在莫斯科郊区的莫尼诺国际第二儿童医院和在伊万诺夫城的国际第一儿童医院等地学习。这时,毛泽东已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38年,有人从苏联带来了岸英、岸青的照片。毛泽东喜出望外,一遍又一遍地看着,禁不住热泪盈眶,不久,有人要去苏联,毛泽东赶紧书写了一信,托人捎去。
亲爱的岸英、岸青:
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
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步!
事隔一个月,毛泽东又托人捎信,并随带自己的照片。信的一开头就询问:“早一月给你们的信收到没有?收到了,写点回信给我……”一种盼儿心切,急不可待之情跃然纸上。
从此之后,父子之间“鸿雁传书”,频频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