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元帅晚年的苍凉岁月
2008年11月04日 10:23北京日报 】 【打印

在2008年10月24日彭德怀元帅诞辰110周年前夕,王春才同志所著《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一书,由薄一波同志题写书名,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值得称赏的大好事!这本书以彭德怀元帅1965年任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在大西南的工作和生活为中心内容,兼及此前此后的相关事件,忠实记录了彭德怀同志后半生的活动轨迹,涵盖了他自庐山会议被错误批判以后解甲归田、“文革”之中被迫害致死、直至“文革”结束后党中央为其平反昭雪的广阔空间。

彭德怀的一生以1959年庐山会议为转折点,前一半属于顺境,后一半属于逆境。战争时期,虽然艰苦险恶,但这个时期属于古语所说的元首“盖在殷忧,则必竭诚以待下”的阶段,对彭来说,当属顺境。1959年庐山会议后期,彭德怀心怀民隐,上书言事。孰料批逆鳞,遭批判,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罢了官。中央八届八中全会后,彭德怀元帅“解甲归田”,“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又首当其冲被批判,1966年底被揪回北京,随即被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当作“文革”重犯,长期批斗,直至1974年11月29日逝世于301医院的“特别囚室”!以上是逆境。

彭德怀的沉冤昭雪、名誉恢复后,关于其生平的书籍得以陆续出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元帅的革命人生。令人感到美中不足的是,这些书籍大多是反映彭德怀的军旅生涯的,属于其前半生;而关于其后半生,特别是关于他在大西南任三线建委副主任的经历尚无专著,犹如丰碑缺遗一角。王春才同志所著的《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正好弥补了这个缺遗。彭受任到大西南,有异于常人春风得意的履新就职,他是在政治阴霾的笼罩下,背负着历史的重压,在荆棘丛生的崎岖道路上跋涉。因此,随着时光的流逝,其旅迹渐至尘封湮灭。王春才同志在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二十多年时间里,追寻彭德怀元帅曾经的辙迹履痕,不辞劳苦地访问、调研,探索钩沉,披沙拣金,终于成就此书。

一代名将史,千秋孤臣泪,这是中国历代封建专制社会屡见不鲜的悲剧。读罢《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联想到其他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反右倾”和“文革”中的遭遇,鉴古审今,颇有启示意义!众所周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新大厦,是在数千年封建的旧基上建立起来的,必然会受到历史传统的影响。我们目睹的种种在“革命”名义下层现迭出的悲剧,已让世人惊异于封建弊政遗传基因的顽固!英国思想家萧伯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西方政治感到幻灭而向往社会主义。他在《好国王查尔斯的黄金岁月》一剧中,借查尔斯之口说:“如何选择统治者,这个谜尚未得到解答,而这是人类文明之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人类文明之谜”在中国是毋庸置疑地解决了。然而,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像党的十七大所要求的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保证党的民主集中制正确、有效、严格地实行,却是仍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嵇卓,《元帅的最后岁月——彭德怀在大西南》,王春才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