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之路机智也带着血腥:张作霖与奉天血案
2009年05月11日 09:11辽沈晚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革命党人宝昆

提起张作霖,人们往往认为他不过是“一介武夫”。

其实不然,他善于施展政治权谋,是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甚至有人说他是“中国第一流权势主义者”。

对此,他的亲信杨宇霆曾说过:“张作霖是政治家,不是军事家。”

而他自己常常挂在嘴边的“智深须有忍,将勇贵能谋”,似乎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他善于见风使舵,随机应变,利用甚至是创造一切机会来夺取权力。

在辛亥革命中镇压、屠杀革命党人,则是张作霖称霸史上一次关键性的、成功的政治投机,也由此掀开了他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扶摇直上的人生篇章。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张作霖接受清廷招抚、风餐露宿大漠剿匪,无非是为了升官发财。但他所驻守的洮南相对于奉天等富足地区是落后了许多的,对此,张作霖很不满意。随着手中武装力量不断扩大,政治野心亦日益膨胀,他得陇望蜀,向往着进军东北的政治经济中心——奉天城。为此,他几次三番要求换防到离奉天城相对较近的富庶地区,都未能如愿。

1911年7月,赵尔巽接替锡良担任东三省总督。一听到老上级回来了,远在洮南的张作霖异常兴奋,认为自己脱离凄凉荒漠之地的时机已到,于是他迫不及待打电报给赵尔巽,请调到离奉天城较近的辽南,并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剿匪。初闻此言,赵尔巽很是欣慰,部下主动要求为其分忧解难,不是好事吗?可当他识破张作霖此举只是为了脱离偏远地区,进入政治、经济等都相对发达的辽南时,又婉言拒绝了。不过,赵尔巽也没把话说死,末了还加了一句“他时遇有重任,再当奉烦”。张作霖虽然碰到了一个软钉子,却并没有死心。他知道,目前还不是最佳时机,于是决定静观时局变幻,寻找更加合适的机会。

虽说是等待,张作霖可不是完全被动地等待。他知道,天上是不会掉下馅饼的。用现在的话讲,他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为了有朝一日能够进入奉天,能够执掌省政大权,他做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张作霖广交赵尔巽总督府里的人,在赵尔巽身边织成了一张细密的情报网络,以便从这些人嘴里随时了解赵的情况。在这其中,他与赵尔巽的心腹谋士袁金铠关系处得尤为密切,从袁金铠的口中,他掌握了赵尔巽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其次,他选派了手下一个能说会道、巧于应酬、为人机灵的小官员张惠临到奉天做“驻省”,再派张景惠等人到省城奉天讲武堂“受训”。这些安插在奉天的“卧底”,其主要任务就是密切注意奉天省城的风吹草动,并随时向他报告。所以,辛亥革命前,张作霖虽远在洮南,但对奉天城里的情况却一清二楚,尽在掌握之中。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从齐齐哈尔匆忙赶回奉天的赵尔巽,得知奉天城内的新军首领蓝天蔚等人正在酝酿响应武昌起义后,吓得魂不附体,马上就准备逃离奉天。袁金铠一听,这哪成啊,你是堂堂东三省总督啊,怎么能弃城而走呢!袁当时就跪倒在赵尔巽面前,声泪俱下地劝留,并建议重用巡防营旧军,调张作霖护主。老奸巨滑的赵尔巽,深知张作霖素有野心且诡计多端,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主儿,不敢让他担当这么重要的职务,乃决定密调看起来忠厚老实、更好驾驭的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率部开往奉天。

张作霖的准备工作还真没白做,此前派去奉天的那些“卧底”这时候可派上大用场了。调令还没下达,“驻省”张惠临就探听到此事,事不宜迟,他马上找到正在奉天讲武堂学习的张景惠,两人一合计,认为事关重大,立刻将此情况电告了正在洮南的张作霖。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康艳华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