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张之洞:晚清名臣墓穴被挖 尸骨命运多舛
2008年12月30日 10:58北京日报 】 【打印

张之洞遗骨安葬仪式。李丙杰摄

太阳落山了,邢家训和村支书决定收工,第二天趁早上凉快五点就开挖。

第二天,四点多,张执信就来到了地里。隐隐约约有点预感的他特意带上了抹铲。没有了头一天的大队人马督阵,两个人安静地开始了新的挖掘。刚开到第四条沟,就看到一个像是头骨的东西。张执信大喊一声“停!”“真悬呀,大‘抓挠’就擦着张公头盖骨上掠过,再深一点,尸骨就破坏了,再浅一点又可能错过了。”按照当地的风俗,尸骨是不能见天的,张执信赶快用一张报纸盖住,一看时间,刚刚早上六点。

很快,邢家训、叶书龙、王玉良等人纷纷赶到,还带来了两块二尺半见方的红绸布。民政局长来了,当场派人到城里火速订制了两副临时棺椁。副县长也来了。村支书张汉旺租来了大棚,买来鞭炮。张氏族人张厚谦应邀来奉纸敬骨。人们为尸骨搭好大棚遮阳,族人张厚谦在穴前摆上张公遗像,敬燃冥纸后,点燃鞭炮。张执信和挖掘司机戴上雪白的手套,开始整理尸骨。

两具尸骨头朝北,并列平躺着,东侧一具为男性,西侧为女性,和此前张执信描述的情况完全一致。令张执信浮出水面的那个外甥鲁春生和张厚谦也一起帮忙。他们将挖出的两具尸骨小心地分别摆放在备好的红绸布上。鲁春生还拿着张公的臂骨照量着:“张公胳膊骨真长,真是两手过膝呀”。在场的老人们也纷纷说,是张之洞的真尸骨错不了。

此时的邢家训终于想通了当初为什么勘测不到:没有棺材,没有封土,连衣服都没有,哪里能探得到呀。他长出了一口气:“这些日子,晚上睡觉做梦也是找张之洞尸骨,如果在预定的范围里找不到,我打算到沧州请专家们把原张公墓区全挖一遍,一定要找到!”

在南皮的采访中,记者问骑着电动自行车赶来的邢家训:当时,为什么没有请专业考古人员来寻找尸骨?

老爷子似乎从没想过这样的问题,他摇了摇头:这才多少年,用得着考古吗?请他们还得好多钱。

怎么可以确认那就是张之洞的尸骨?

邢家训给出了他的四大理由:第一,经测量,遗骨与史载张之洞身材一致;第二,找到尸骨的位置是当年的掩埋者亲自指划的,附近方圆几十米内也没有其他坟墓;第三,这两具尸骨没有衣服,没有棺材,不是正常入葬,却与当年张之洞尸骨的情形非常一致;第四,曾有传言说当年挖出张公尸骨时,他的嘴里含着珠子。为了撬出宝珠,曾撬掉了尸骨上的几颗牙。而此次找到的尸骨果然是牙齿不全,少了一块牙床。由此可以基本肯定这是张之洞遗骨。

老爷子认真地说:“那么些年没找着,是因为没认真找!”

第四次葬礼

遗骨找到后,暂时停放在南皮县烈士陵园,准备第二年张公忌日重建坟墓时再行归葬。

研究会把这个消息通知了张之洞的后人。

张之洞的后人有不少在北京生活。仅张之洞最小的儿子就有9个子女,其中5位在北京工作和生活。

他们中名气最大的是张厚粲,她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委员,年近八旬精神矍铄,仍在带研究生,撰写专业论著,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办公室的同事说如果没有外出开会之类的事情,张老师基本每天都在办公室。

这五人中年龄最小的张厚珕也已是花甲老人。他们五人与张之洞长子的孙女张遵颜姐妹都在科研教育单位工作,有老师,有教授,也有工程师。对于社会和学界对张之洞的评价,张家后人看得很淡,张厚珕说:“评价一时一个说法,我们没太在意。只是有时在网上看看论文,关注一下动态。”对于续写家谱,张厚珕也摇了头,他说:“那对现实也没什么用。”

为慎重起见,张厚珕提议去做DNA鉴定:“当地老人都认为是,但我想现在有科学的手段了,可以试一试。”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