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曾爱国汪精卫 缘何走上卖国路(组图)
2007年12月11日 07:17南方周末 】 【打印
相关标签: [抗战] [汉奸]

核心提示:早期的革命青年、同盟会员,为了革命曾经刺杀清朝摄政王,曾是孙中山的左膀右臂,曾经担任过中华民国政府主席,在汪精卫的前半生,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个有志向、有作为、为革命做过贡献的人,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在举国抗战的时候却变节投敌呢?

汪精卫夫妇

位于南京中山陵附近的梅花山被毁后的汪精卫墓地

毁墓扬灰

1946年1月21日,梅花山突然戒严,中山陵与明孝陵之间禁绝来往。国民党部队51师工兵指挥官马崇六指挥士兵趁着夜色,将150公斤TNT烈性炸药运上山顶。这些炸药,将用来炸开汪精卫的坟墓。

毁墓的命令是1月中旬下达的。南京黄埔陆军总部的会议厅内,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召开会议,据当时的记录,何应钦说,“汪精卫的坟墓葬在梅花山,和孙总理的陵墓并列一起,太不成样子”,“如不把它迁掉,有碍各方面的视听”!

何应钦的建议随后上报尚在重庆的国民政府,得到蒋介石首肯。

军队工程师发现,由于汪伪政权的迅速败亡,汪精卫的坟墓外部建筑尚未完工,但坟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当坚固。经过研究,工兵部队决定用炸药先炸开外层混凝土钢筋墓壳,再毁掉盛棺的内窖。

1月21日夜,一切准备就绪,一声山摇地动的爆炸,汪墓被炸开。

内窖炸开后,发现棺木,揭开棺盖,汪精卫的尸骸上覆盖着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尸身着藏青色长袍与黑色马褂,头戴礼帽,腰佩大绶;由于入棺时使用过防腐剂,汪精卫的尸体尚保持完整,没有腐烂,只是面部略呈褐色而有些黑斑。

军官检查尸身,除在马褂口袋内发现一张长约三寸的白纸条外,别无遗物。纸条上用毛笔写有“魂兮归来”四字,下款署名陈璧君。据记载,这是汪精卫死于日本名古屋时,其妻陈璧君接运尸体回国时所写。

墓地残基当夜就被工兵夷平,墓址平整后,上面盖起了一座廊亭,两面辟小径,植花木,即为现在的观梅轩。

而汪精卫的尸身连同棺材被连夜拉到了南京清凉山火葬场,半个小时内,棺材连同尸体全部焚化。随行军官再命令工人向炉膛送风,骨灰随即扬散无踪。

汪精卫生前诗词中,曾有“劫后残灰,战余弃骨”,“留得心魂在,残躯付劫灰”等句。诗词本为早年表明革命心迹,但其最终叛变投敌,至此皆成谶语。

1939年4月25日,越南海防港,时年57岁的汪精卫登上了一艘名为“冯。福林哈芳”号的法国小货轮。细雨蒙蒙中,货轮启航驶往上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