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将军:粟裕诞辰100周年纪念
2007年07月09日 09:52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粟裕]

粟裕大将(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

今年8月10日,是粟裕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粟裕是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尊敬与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是长期担任国家和军队高级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是我军军事科学研究战线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导者。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曾多次率部入浙作战,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莅浙视察、指导工作,在浙江大地上留下了不朽的足迹,浙江人民永远怀念他。

一、临危受命,挺进浙江,胜利坚持三年游击战争

粟裕第一次入浙作战是在1934年9月。这一年的7月,为了宣传和推动抗日,调动和牵制国民党部队,中共中央决定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四省边界地区开进。粟裕被任命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7月6日,粟裕率部从江西瑞金出发,于同年9月挺进到浙西南、浙西一带,并一度攻入常山县城,使在白色恐怖统治下的浙江人民深受鼓舞和振奋。

1935年1月,抗日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遭敌重兵围攻失败,粟裕率先遣队先头部队突破敌军封锁线到达赣东北苏区。2月,中央决定以先遣队的先头部队和突围部队为基础,组建红军挺进师,由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挺进浙江,开展游击战争。3月23日,红军挺进师在粟裕和刘英的率领下,翻越闽浙边界的仙霞岭,进入浙江江山。这是粟裕率先遣队挺进浙江半年之后再次入浙作战。4月下旬,在粟裕、刘英的指挥下,挺进师在庆元斋郎打退浙江、福建保安团和地主武装3000余人的进攻,打开了进入浙西南开辟游击根据地的通道。5月上旬,粟裕和刘英指挥挺进师进入龙泉、遂昌、松阳三县边界地区,受到当地群众领袖和革命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快就开创了纵横百余公里的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这是挺进师入浙后创建的第一块游击根据地。

红军挺进师在浙西南的斗争,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大震惊。从1935年8月起,国民党调集重兵对浙西南游击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清剿”。粟裕和刘英决定以游击战的战略战术来打破国民党的“清剿”。他们率领主力部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进入浙闽边境开展游击活动,与闽东特委叶飞领导的闽东红军胜利会师。11月7日,在泰顺白柯湾成立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临时省军区,粟裕任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兼临时省军区司令员。

闽浙边临时省委建立后,粟裕和刘英率挺进师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开辟了浙南游击根据地。同时,从1936年3月到1937年10月间,粟裕率挺进师主力先后四次往返于浙南和浙西南之间,为恢复重建浙西南根据地历尽艰险。1936年9月,粟裕率挺进师主力第三次从浙西南回到浙南时,在瑞安县割藤湖与浙南地下党负责人叶挺鹏等领导的革命武装会师,使浙南游击根据地的范围发展到平阳北港和飞云江中游南北两岸的平原地区。在粟裕和刘英的领导下,到1936年底,挺进师游击战争的活动范围到达过闽浙边界两侧、浙江南部、金(华)衢(州)盆地以及台州部分地区,共计30多个县。

在开辟浙西南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艰苦游击战争环境中,粟裕九死一生,历经艰险。一次粟裕在龙泉河和松阳溪之间被敌人围困,他命令大家隐蔽进刺丛中。搜寻的敌人大喊:“看到了,看到你们了,赶快出来!”粟裕示意大家沉住气,敌人不到眼前不开打。结果敌人瞎叫了一阵后离开了。粟裕赶紧组织大家泅渡过河,一天一夜急行军180里,连打7仗冲出了包围圈。还有一次粟裕被敌人追到一条山沟里,前面被一个敌人据点挡住,他急中生智,让大家拿下红五星八角帽,装作敌保安部队,大摇大摆地闯过了敌据点,当敌人发觉有诈时,粟裕已经带部队脱离了危险区。最为危险的是有一次在瑞安渡飞云江时,粟裕不小心被旋涡卷了进去,差点就要被旋涡吸到水底去。幸好后面的人赶快递了一个伞柄给他,才把他拉上岸。刚上岸后面的敌人就打过来了,他们赶快攀上悬崖,才摆脱了敌人。在三年游击战争中,这样惊险的场景并不鲜见。他回忆说:“在那三年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部队大部分时间是露营,青天作帐,大地当床,很少脱过衣服睡觉,经常和衣而卧,‘枕戈待旦’。”但粟裕凭着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党的事业的赤胆忠诚,不畏艰险,英勇顽强地坚持斗争。

在坚持浙南三年游击战争的过程中,粟裕作为红军挺进师的主要军事指挥员,根据革命处于低潮、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实际情况,果断地提出并实现了从正规军向游击队、从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在这一战略转变过程中,他把毛泽东军事思想与浙南游击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形成了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多次“围剿”,胜利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浙南三年游击战争,充分显示了粟裕作为一个优秀军事指挥员的才能,孕育了他作为一代名将的根本气质,成为他军事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粟裕在浙南坚持游击战争时期,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步步深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的时候。他虽然较长时间被隔绝在浙西南一个封闭的地区内活动,但时刻关心着全国的大局,密切注视着形势发展,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方针政策,使局部地区的斗争适应全国的形势和大局。在此基础上,他根据以往斗争的实践经验,不断调整游击根据地的政策。1937年9月,正在浙西南遂昌门阵一带活动的粟裕在得知国共两党和谈的消息后,立即给国民党遂昌县党部、县政府发出《国共合作抗日建议书》,要求停止内战,枪口对外。9月19日,粟裕派代表在遂昌门阵与遂昌县政府的代表进行和平谈判,达成了停战协议,从而自觉实现了从国内革命战争到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

粟裕于10月率部前往浙南平阳,与刘英等人会合。随后,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粟裕任总队长。1938年3月18日,粟裕率由原红军挺进师改编的部队从平阳山门出发,前往皖南集中。部队到达皖南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投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洪流。

<<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