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不”总督叶名琛的百年冤屈:被当局刻意丑化
2007年03月19日 15:15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清朝]

一提到叶名琛,熟悉历史的读者就会想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策略,从而认定他是清末一个昏庸的高官。而实际上,这却是一个由清政府和侵略者联手捏造的百年冤案。

叶名琛字昆臣,生于1809年12月21日,他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叶名琛在少年时就“以诗文鸣一时”。不到十八岁,他就考取贡生,这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不到四十岁,他就被提升为广东巡抚。

对外国势力以强硬著称

1849年,英国人要求进入广州城。这是在《南京条约》中没有的。叶名琛认为条约一经签署就应该“永远守信”,不应该有什么实质性的更改。于是在叶名琛的指挥下,广州各地组织乡勇,全力以赴做好守城准备,以防英军来袭。英国海军司令柯利尔报告,有成千上万的农村武装进入广州城,形成了“人自守卫,戈矛耀路,锣鼓震天”的局面。面对这种情况,英国侵略者改变了过去的炮舰政策,改为与中国政府谈判。叶名琛和当时的总督徐广缙一起伪造了皇帝的诏书,使英国人入城的企图没有实现。广州人民兴高采烈地搭起了六座宏伟的彩牌楼来为叶名琛和徐广缙庆功。道光皇帝也喜出望外,破例将叶名琛加封为男爵,他成为清朝历史上极少数成为男爵的汉人之一。

1856年10月8日,“亚罗号”事件爆发。叶名琛逮捕了亚罗号上的中国船员。叶名琛依然采取强硬政策拒不接受英国侵略者的无理要求。10月14日,英国海军虏去一艘中国水师的官船。21日,英军开始在司令西马糜厘的率领下,乘船攻击珠江两岸的炮台。至此,两国处于战争状态,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此时,与英国开战对叶名琛来讲不是一个好时机。他所有精锐部队都在江浙作战,广东的财力基本已经在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消耗殆尽。他面临无兵可派、无险可守、无钱可用的尴尬局面。尽管内外交困,但是面对英国人咄咄逼人的态度,叶名琛仍然沉着应战。

间谍战击败英国侵略者

叶名琛与英国侵略军展开了激烈的间谍战。1856年,在英军发动进攻时,叶名琛利用原有的保甲系统,侦察敢于为英国侵略者刺探情报或提供粮食的汉奸,逮捕了七八十人。他还给广州市民发放身份证,无证者一律不得进出城门。英国人后来不得不承认从广东他们几乎得不到什么信息。与此同时,叶名琛启用了他多年来经营的谍报系统。在和平时期,叶名琛通过广东夷务总局向英国人占领的香港派出了大量探子。这些探子的公开身份是在香港做贸易的商人,而实际上他们都是叶名琛手下的军人。战争开始后,他们与叶名琛的信息交流更加频繁,每五天就联系一次,给叶名琛提供了大量关于香港的英军部署和调动的情况。叶名琛自得地说:“我合数十处报单互证,然后得其端绪。”知己知彼使叶名琛在广州作战的初期获得了胜利。

叶名琛以重金鼓舞士气,凡斩英人首级者赏银元三十,务必把英军“根诛尽灭”。他积极采取袭扰战的方式,使英军日夜不得休息,首尾不能相顾。夜晚时他派遣沙船,满载炸药冲击在岸边休息的英军。同时,还派出火筏对英舰进行火攻,使英舰不敢靠近岸边,从而减少了白天中国陆军所受到的炮火压制。11月15日,中国水军还趁大雾垂江炮轰英国舰队长达二十分钟之久。英军司令西马糜厘对叶名琛的战术毫无办法,法军见势不妙借口保卫香港早早地撤出了广州。经过四个月毫无结果的对峙,疲惫的英军不得不放弃进攻广州的意图,开始撤退。

同时,叶名琛对英军的后勤基地香港展开了攻势。香港地理位置特殊,是天然的良港。但是香港严重依赖内地输送给他们的生活必需品。新安县给香港提供大量的供给和服务,叶名琛派新安县士绅陈桂藉负责对香港的行动。陈桂藉召开了全县士绅大会,决定停止对香港的一切供给,从香港撤回全部新安人,直接导致了香港生活必需品的缺乏和人力资源的短缺,使香港很难为在广州作战的英军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此后,叶名琛对香港实施了禁运。陈桂藉派人在通往九龙的交通线上设卡,还组织小型纠察船队保证禁运。禁运使香港几乎成为臭港,英国驻华公使包令叫苦不迭。

叶名琛还派人突袭香港。1851年1月19日,一队乔装的乡勇,突袭了英军的巡逻队,杀死一名英军军官。这类的突袭行动还很多。包令在给朋友的信里写道:“我们不得不时刻提防绑架、暗杀和纵火”。后来更出现了面包投毒事件,一些乡勇在面包房里秘密地放进了砒霜,导致许多英国人中毒,其中也包括包令的夫人。叶名琛的行动使香港的英国人大为恐慌,大批英国人逃到澳门避祸。1857年7月,包令也因为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失败,被英国政府解职。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