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压阵上海 顶着“四人帮”压力接待尼克松
重走尼克松访华之路
35年前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不仅改变了中美关系的轨道,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35年后的今天,我们重新按照尼克松总统的访华日程表,经过他留下足迹的地方,发现的不仅仅是一些鲜为人知的逸闻趣事,还能深刻感受到35年前那次握手的重要意义
北京:坚冰融化一瞬间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周正平发自海口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打破了中美两国长期的冷战对峙局面,成为20世纪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最深远的事件之一。日前,记者在海口采访了已经退休在家的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冀朝铸,35年前,作为周恩来总理的英文翻译,冀朝铸亲历了中美关系史上的破冰时刻。他向记者讲述了那段历史中值得记忆的地方。
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尼克松
跨越大洋的世纪握手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总统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飞抵北京,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国旗首次在北京上空飘扬。
周恩来总理为尼克松在首都机场南机坪举行了欢迎仪式。在场的冀朝铸还记得,当飞机舱门打开后,尼克松和夫人先行走下舷梯,在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就身体前倾,向周总理伸出手说:“我非常高兴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周总理的一语双关地回答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
冀朝铸介绍说,尼克松单独下机和周恩来的握手场面,是尼克松刻意安排的,意味深长。既向世界宣示了对抗了20余年的中美两国,改善和发展相互关系的决心;也是为了纠正1954年在日内瓦和谈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握手的错误。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编辑:
hunan
|
更多新闻